Chinese Journal of Anatomy and Clinics
 
引用检索 快速检索 DOI 高级检索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承办: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编辑:《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编辑委员会
地址:安徽省蚌埠市长淮路287号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
邮编:233004
电话:0552-3062505
   0552-3053847
Email:cjac2014@vip.163.com
网址:www.cjac.com.cn
名誉总编辑:王坤正
总编辑:周建生
编辑部主任:章新生
出版:《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
    责任公司
国内发行:安徽省蚌埠市邮政局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
     有限公司 (北京399信
     箱,10044)
     代号:BM9107
邮发代号:26-190
定价:每期20.00元,全年240.00元
ISSN 2095-7041
CN 10-1202/R
  各期导读 更多>>
编辑部公告  

解剖与临床相结合不懈的践行者——深切缅怀《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名誉总编辑苗华教授

本刊编辑部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名誉总编辑,原蚌埠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主任、临床应用解剖研究所所长苗华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5年2月9日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不幸辞世,享年81岁。
    苗华教授1934年12月18日生于江苏睢宁,1959年7月毕业于安徽医学院医疗系。1959—1996年在蚌埠医学院工作,1988—1996年期间担任蚌埠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主任、临床应用解剖研究所所长,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6年创办《解剖与临床》杂志,任第一至第五届编委会总编辑,并任更名后《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第六届编委会名誉总编辑。
        苗华教授在人体解剖学领域辛勤工作50余载。作为蚌埠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主任,他积极倡导解剖学教学要为临床医学教学夯实基础,解剖学研究要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立足于解决临床医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此他身体力行,践行于教学、科研和办刊过程中。他教学严谨且富有创见性,善于将临床应用解剖学新进展融入教学之中,使原本枯燥的人体解剖变得生动而富有启发性。他主编的《人体解剖学》《人体断面解剖学》两本教材在国内医学院校广为使用,受到广泛好评。上世纪80年代初,人体解剖学研究进入低谷,一度被形容为老态龙钟的夕阳学科。对此,苗华教授独辟蹊径,走出了一条解剖学研究与临床应用紧密结合的新路。他与多位国内临床知名专家合作,开展了多项应用解剖学研究诸如“背阔肌节段肌瓣移植”、“带旋髂深动脉髂骨瓣移植”、“带腹壁下动脉蒂肌瓣移植”等,为我国临床应用解剖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苗华教授在主持小儿内脏器官的形态学研究过程中,带领课题组成员,冒着酷暑和严寒,在国内多所院校收集资料,历经10余年,发表论文64篇,填补了国内小儿内脏器官年龄解剖学的空白。他与临床专家合作主编《骨科手术入路解剖学》,从解剖学角度阐明骨科手术入路的一般规律,深受临床骨科医生的欢迎,成为解剖学研究与临床应用成功结合的经典范例。
        苗华教授在长期的教学和科研实践中认识到:解剖学的发展离不开临床医学这片沃土,而临床医学的进步往往建立在解剖学研究基础之上;两大学科的密切合作是促进其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上世纪90年代,解剖学和临床医学相结合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但提供相互交流的学术期刊很少,苗华教授审时度势,紧紧抓住这一机遇,于1996年12月创办《解剖与临床》杂志。在创刊和办刊过程中,始终得到王澍寰院士和钟世镇院士两位名誉总编的关心和支持。在担任《解剖与临床》杂志总编辑期间,苗华教授始终坚持解剖与临床相结合的办刊方向,千方百计组织优秀稿源,调动各方面资源和力量,不遗余力地为杂志求生存谋发展。凭着对期刊事业的挚爱和对解剖学事业的高度责任感,苗华教授在近20年的办刊过程中,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历经艰辛,矢志不移,为本刊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苗华教授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的精神永存,他的音容笑貌、宽容与仁爱将会深深留在我们的记忆之中。他对医学科学研究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他对杂志学术质量的执着追求和创新精神,他数十年如一日不计个人功利严于律己勤奋工作的态度,鼓舞着我们努力工作,继续办好《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为促进解剖与临床两大学科相互结合及共同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版权所有 ©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编辑部     皖ICP备09013305号-3
地址:安徽省蚌埠市长淮路287号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233004
电话:0552-3062505 E-mail: cjac2014@vip.163.com
技术支持: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