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Journal of Anatomy and Clinics
 
引用检索 快速检索 DOI 高级检索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承办: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编辑:《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编辑委员会
地址:安徽省蚌埠市长淮路287号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
邮编:233004
电话:0552-3062505
   0552-3053847
Email:cjac2014@vip.163.com
网址:www.cjac.com.cn
名誉总编辑:王坤正
总编辑:周建生
编辑部主任:章新生
出版:《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
    责任公司
国内发行:安徽省蚌埠市邮政局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
     有限公司 (北京399信
     箱,10044)
     代号:BM9107
邮发代号:26-190
定价:每期20.00元,全年240.00元
ISSN 2095-7041
CN 10-1202/R
  各期导读 更多>>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2017, 22 (2)   Published: 2017-04-06
选择 | 合并摘要
断层解剖与影像

基于灰度差分法的7.0 T及3.0 T MRI测量正常大鼠海马容积的对比研究

李月峰, 居胜红, 滕皋军, 李国海, 严金川, 姜平, 王冬青, 朱彦, 朱小兰, 王琳, 陈曦, 姚舜, 徐宇浩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7, 22 (2): 89-93.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7.02.001
全文: HTML (2 KB)  PDF (2587 KB)  ( 407 )
摘要 ( 275 )
目的 评价7.0 T MRI对正常大鼠海马结构及亚区容积的检测能力。方法 40只正常Wistar大鼠分别行7.0 T 和3.0 T MRI T2WI扫描,图像导入IMAGE J软件,利用灰度差分法辨识海马及亚区的解剖点,测得两种场强MRI海马及亚区层面积、容积并进行比较。结果 7.0 T MRI中,侧脑室、环池辨认率达100%(40/40),腹侧海马裂与下托辨认率达95%(38/40),丘脑外侧核、外侧膝状体背侧核辨认率达90%(36/40)。3.0 T MRI上只能清晰辨认双侧侧脑室及环池,不能分辨大鼠海马亚区结构。3.0 T MRI所测海马层面积左侧 (2.81±0.86) mm2、右侧 (2.77±0.80)mm2,容积左侧(56.36±5.98) mm3、右侧(55.61±6.03 )mm3;7.0 T MRI所测海马层面积左侧(3.25±0.92) mm2、右侧 (3.14±0.81)mm2,容积左侧(64.29±7.13)mm3、右侧(65.34±7.74)mm3;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7.0 T MRI所测海马CA1区层面积左侧为 (2.81±0.98) mm2、右侧 (2.88±0.92) mm2,容积左侧为(27.02±4.62)mm3、右侧(27.64±4.13) mm3;CA3和DG区合并计为CA3-DG区,其层面积左侧为 (4.21±1.21) mm2、右侧 (4.19±1.40)mm2,容积左侧为(38.73±4.17) mm3、右侧(38.11±5.09) mm3结论 依据灰度差分法,大鼠海马7.0 T MRI能够准确辨认海马结构、亚区边界标志点,获得其较为可靠的容积大小,其相关数据可为此类研究提供参照和依据。

正常成人圆孔骨性通道相关参数的多层螺旋CT研究

杨巨顺, 崔磊, 何玉泉, 龚沈初, 张树清, 何书, 吴献华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7, 22 (2): 94-98.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7.02.002
全文: HTML (2 KB)  PDF (1955 KB)  ( 215 )
摘要 ( 139 )
目的 探讨MSCT测量圆孔骨性通道相关参数的数值范围。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2014年8月20日在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头颅、鼻窦和眼眶MSCT检查的152例非外伤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0例,年龄16~89岁;女72例,年龄17~79岁。所有患者行MSCT扫描,从冠状面、横断面、矢状面上显示152例304侧圆孔骨性通道,在MSCT图像上测量圆孔的深径D、圆孔中轴线与翼腭窝中轴线的夹角B、两侧圆孔中点连线与圆孔中轴线的夹角A1、同侧圆孔中轴线与翼腭窝中轴线的夹角A2、同侧圆孔外口外侧和内口内侧连线与翼腭窝中轴线的夹角A3。对比相同性别不同侧别间及同一侧别不同性别间圆孔骨性通道的相关参数,计算测量数据的变异系数(CV) 和测量者个体间的CV,并采用组间相关系数(ICC)分析各测量参数的可信度。结果 MSCT能够清晰显示152例304侧圆孔的形态、大小及走行,图像质量良好。圆孔深径D值为(4.76±1.61) mm,角B、A1、A2、A3分别为93.13°±8.68°、87.78°±8.64°、134.49°±8.63°、160.16°±8.22°。相同性别不同侧别间比较:角A1右侧均大于左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圆孔深径D和角B、A2、A3右侧和左侧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同一侧别不同性别间比较:圆孔深径D和角A1、A2、A3 、B在男性、女性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D、 B、 A1、A2、A3CV范围分别为31.58%~37.14%、8.15%~9.78%、8.35%~9.94%、5.50%~6.74%、4.43%~5.59%;测量者间的CV分别为20.63%~21.54%、9.13%~9.16%、2.54%~3.77%、2.00%~2.59%、1.58%~2.69%。角B测量可信度为较好,圆孔深径D和角A1、A2、A3的测量可信度为极佳。结论 在MSCT图像上对圆孔骨性通道进行测量,其结果稳定、可靠,可以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成人正常髋关节旋转中心的X线影像测量研究

路玉峰, 许鹏, 郭万首, 孙伟, 鲁超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7, 22 (2): 99-102.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7.02.003
全文: HTML (2 KB)  PDF (1207 KB)  ( 474 )
摘要 ( 260 )
目的 探讨成人正常髋关节旋转中心的X线影像分布特点及其变异范围。方法 纳入2013年6—12月中日友好医院影像存档及传输系统中200例成人双侧髋关节正位X线片无异常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X线片上以泪滴下缘为参考,测量双侧髋臼中心与泪滴下缘的垂直高度和水平距离,观察左右侧差异,并以±2倍左右侧差值标准差区间为双侧髋关节测量数据的95%正常变异范围。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观察者自身及观察者之间测量数据的可靠性。结果 所测数据均呈正态分布。观察者间和观察者自身ICC值为0.88~0.97,提示测量值可靠性优。200例(400侧)患者髋关节髋臼中心与泪滴下缘的垂直高度为6.2~20.9 mm,平均(14.6±2.32)mm;水平距离为25.0~44.5 mm,平均(33.1±3.33)mm。左右两侧髋臼中心垂直高度和水平距离比较,右侧髋臼中心高度略小于左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96, P>0.05);而右侧髋臼中心水平距离大于左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4, P<0.05)。右侧与左侧髋臼中心高度与水平距离差值的标准差分别为1.69 mm和1.54 mm,故其95%正常差异范围为3.38 mm (1.69 mm×2) 和3.08 mm(1.54 mm×2)。结论 本研究初步描述了中国成年人正常髋臼中心的分布特点,并确定其正常变异范围,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前模板设计和术后髋臼假体位置的评估具有一定的价值。

冠状动脉-肺动脉瘘的CT冠状动脉造影征象分析

杨智明, 毛定彪, 齐琳, 陈阳, 滑炎卿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7, 22 (2): 103-107.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7.02.004
全文: HTML (2 KB)  PDF (2095 KB)  ( 636 )
摘要 ( 218 )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肺动脉瘘(CPF)的CT冠状动脉造影(CTCA)的影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2008年1月—2015年9月经CTCA检查确诊的26例CPF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平面重组、曲面重组及VR技术观察冠状动脉异常分支(瘘血管)的起源、数目,冠状动脉有无斑块及狭窄,瘘口位置、大小以及瘘管形态、大小、继发改变等。选取其中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患者,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结果 26例CPF患者共发现瘘血管44支,起源于双侧冠状动脉13例,均由双侧圆锥支发出;起源于左冠状动脉9例,由左侧圆锥支发出7例,左侧钝圆支发出1例,左主干发出1例;起源于右冠状动脉4例,均由右侧圆锥支发出。瘘血管直径4~11 mm,平均7 mm。11例患者见冠状动脉斑块形成,4例狭窄程度大于50%。5例呈正常血管形态,2例呈蔓状血管网形式,19例伴动脉瘤形成;单发动脉瘤3例,多发16例;共45个动脉瘤形成,椭圆形33个、梭型8个、不规则形4个。瘘口全部开口于肺动脉主干左侧壁,瘘口大小1.2~5.0 mm,平均2.7 mm,18例患者肺动脉内可见造影剂“浓染”或“喷射征”。6例患者CAG所显示的瘘血管起源、瘘管形态、瘘口位置与CTCA观察结果一致。结论 对于CPF患者,CTCA具有无创性,可提供3D图像,反应血管变异的空间关系,能够提供更多的影像学信息,可作为首选影像学检测方法。
临床研究

机器人辅助下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初步临床结果

王俏杰, 柴伟, 王琦, 陈云苏, 沈灏, 彭晓春, 倪明, 付君, 陈继营, 张先龙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7, 22 (2): 108-115.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7.02.005
全文: HTML (2 KB)  PDF (4051 KB)  ( 732 )
摘要 ( 252 )
目的 探讨机器人辅助下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能否提高手术的精准性,以及其安全性和短期疗效。方法 对2016年9—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关节外科接受机器人辅助下UKA治疗的2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诊断均为膝关节骨关节炎,每家医院各10例患者;男3例,女17例;年龄51~79岁,平均65岁;BMI(26.9±3.4) kg/m2。均采用MAKO RIO机器人手术系统和RESTORIS MCK单髁膝关节假体(STRYKER MAKO Surgical,美国)进行手术,其中有5例患者同时接受双侧UKA。记录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术后疼痛情况,测量术前及术后下肢力线、术后胫骨假体植入角度,术前和术后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单侧UKA手术术中止血带使用时间平均为(27±10) min。15例单侧单髁置换患者术后第2天时总失血量平均为(476±290)mL,无一例患者需要接受输血治疗。术后8、16和24 h VAS评分平均分别为(3.2±1.2)分、(1.8±0.8)分和(1.1±0.3)分。20例(25膝)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8~20周,平均14.1周。末次随访时,患侧膝关节的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临床评分由术前的(57±13)分提高至(90±6)分,功能评分由术前的(48±18)分提高至(79±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941、10.014,P值均<0.01);胫骨假体冠状位的植入角度为内翻0°~3.9°,平均1.7°±1.2°,与术前计划的目标角度(内翻1°)偏差0°~3°,平均为1.1°±0.9°。2家医院两组病例胫骨假体冠状位角度与目标位置的偏差分别为1.2°±1.1°和1.0°±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21, P>0.05)。随访期间所有病例均未观察到手术部位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血管神经损伤等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机器人辅助下UKA能够实现微创条件下的精准手术,并具有优异的安全性;其远期临床效果及对膝关节功能改善的作用,尚需进一步的对照研究和长期随访加以证实。

多模式血液管理策略在初次单侧膝、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

关健, 曹晓瑞, 王刚, 康飞科, 朱锦宇, 韩一生, 朱庆生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7, 22 (2): 116-120.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7.02.006
全文: HTML (2 KB)  PDF (993 KB)  ( 261 )
摘要 ( 199 )
目的 评估多模式血液管理策略在初次单侧膝、髋关节置换术(TKA/THA)围手术期应用对减少患者围手术期输血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纳入2015年11月—2016年10月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关节外科行初次单侧TKA/THA,应用多模式血液管理策略的403例患者资料为观察组(TKA 285例、THA 118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收集2014年6月—2015年10月行初次单侧TKA/THA的582例患者资料为对照组(TKA 393例、THA 189例)进行对照研究,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术前血常规检验结果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患者均接受TKA或THA,术中均取1 g氨甲环酸行关节内注射;观察组患者另在围术期行多模式血液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输血率、Hb最大下降值、手术失血量、引流量,以及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及其他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输血率分别为1.2%(5/403)和8.2%(48/582),两组中TKA患者输血率分别为0.7%(2/285)和6.9%(27/393)、THA患者输血率分别为2.5%(3/118)和11.8%(21/1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2.962、15.353、7.402, P值均<0.01)。TKA术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Hb最大下降值分别为(29.62±11.36)g/L和(34.37±12.88)g/L,THA患者分别为(33.29±11.56)g/L和(37.14±9.42)g/L,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78、3.042, P值均<0.01);两组TKA患者手术失血量分别为(91.35±58.79) mL和(157.90±71.35) mL,THA患者手术失血量分别为(172.42±65.64) mL和 (246.12±87.89)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271、8.378, P值均<0.01)。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观察组为0.74%(3/403)、对照组为0.85%(5/5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9, P>0.05)。结论 采用多模式血液管理策略可明显降低初次膝、髋置换患者的术后异体输血率,提高患者术后血红蛋白水平,并且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

全膝关节置换术与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骨关节炎的疗效比较

李程, 张骏, 李强, 郭开今, 陈向阳, 查国春, 王立新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7, 22 (2): 121-126.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7.02.007
全文: HTML (2 KB)  PDF (1491 KB)  ( 682 )
摘要 ( 219 )
目的 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与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2年3月—2015年3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88例行TKA或UKA治疗单间室骨关节炎并获得随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TKA组48例(48膝)和UKA组40例(40膝)。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评价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第1天、3天、1周血红蛋白水平和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较术前的下降量,以及末次随访时关节活动度和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顺利,88例患者获随访6~36个月,平均20.25个月。TKA组手术时间(85.77±7.61)min多于UKA组的(80.50±6.82)min,术中出血量(103.54±17.68)mL多于UKA组的(74.75±11.82)mL,术后引流量(420.21±68.80)mL多于UKA组的(241.75±53.05)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89、t'=8.787、t'=13.411,P值均<0.01)。两组术前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KA组术后第1天、3天、1周血红蛋白均低于UKA组,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较术前的下降量高于UK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UKA组术后膝关节屈曲至90°所需时间为(7.33±3.02)d,短于TKA组的(12.63±3.10)d(t=8.086,P<0.01);末次随访UKA组患者膝关节屈曲角度为116.98°±13.71°,大于TKA组的125.13°±15.95°(t=2.576,P<0.01)。TKA组和UKA组HSS评分优、良、可、差者分别为25、19、3、1例和23、15、2、0例,其优良率分别为91.67%(44/48)和95.00%(38/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03,P>0.05)。两组患者中仅TKA组发生深静脉血栓1例,经介入治疗后痊愈;其余患者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UKA与TKA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骨关节炎均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UKA具有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中国西北与东北地区2010—2011年成人颈椎骨折的流行病学对比分析

李石伦, 李佳, 于沂阳, 陈霄, 董天华, 刘勃, 杨光, 张飞, 张英泽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7, 22 (2): 127-132.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7.02.008
全文: HTML (2 KB)  PDF (853 KB)  ( 475 )
摘要 ( 166 )
目的 对比分析中国西北与东北地区成人颈椎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14家医院2010—2011年诊治的成人创伤性颈椎骨折病例资料,排除病理性、陈旧性骨折和二次骨折。西北地区10家医院患者资料定义为西北组,东北地区4家医院患者资料定义为东北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各年龄段骨折例数及骨折AO分型等资料。结果 共收集成人颈椎骨折771例,其中西北组509例,男296例(58.15%),女213例(41.85%);东北组262例,男151例(57.63%),女111例(42.37%);两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9,P>0.05)。西北组和东北组患者年龄分别为48(20)岁和57(21)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405,P<0.01)。西北组41~50岁年龄段患者最多(26.52%,135/509),东北组51~60岁年龄段最多(21.76%,57/262)。西北组中青年(16~60岁)和老年(>60岁)分别有407例(79.96%)和102例(20.04%),东北组分别为155例(59.16%)和107例(40.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873,P<0.01)。西北组和东北组51.01节段高发类型均为A型,分别有20例(57.14%,20/35)、13例(46.43%,13/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66,P>0.05);51.02节段高发类型均为B型,分别有222例(92.50%,222/240)、71例(75.53%,7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989,P<0.05);下颈椎51.03~51.07节段最常见的骨折类型为A型,分别有187例(79.91%,187/234)、80例(57.14%,80/140),骨折类型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19,P<0.05)。结论 西北、东北两地成人颈椎骨折均男性多于女性,西北地区41~50岁年龄段最多,东北地区51~60岁年龄段最多,51.01节段A型高发,51.02节段B型高发,下颈椎51.03~51.07节段A型高发。

延迟缝扎背深静脉复合体技术在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朱再生, 周鹏飞, 徐礼臻, 罗荣利, 刘全启, 陈良佑, 张春霆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7, 22 (2): 133-138.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7.02.009
全文: HTML (2 KB)  PDF (1957 KB)  ( 432 )
摘要 ( 146 )
目的 探讨延迟缝扎背深静脉复合体(DLDVC)技术在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LRP)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纳入2011年1月—2015年6月浙江大学金华医院泌尿外科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75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患者年龄49~74岁,平均63.7岁;术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平均13.0 μg/L,活检Gleason评分平均6.8分,前列腺体积平均56.8 mL,勃起功能国际问卷-5(IIEF-5)评分均≥15分。TNM临床分期cT1期49例、cT2期 26例。根据住院号的奇偶分为DLDVC组(33例)和标准缝扎背深静脉复合体(SLDVC)组(42例),两组术前PSA、活检Gleason评分、性功能IIEF-5 评分及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患者均行LRP治疗,其中DLDVC组33例术中采用DLDVC技术,SLDVC组42例术中采用SLDVC技术。观察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切缘阳性率、术后控尿率和IIEF-5 评分。结果 DLDVC组和SLDVC组手术时间[(240±87)min、(220±74)min]、术中失血量[(410±92)mL、(370±79)mL]、术后住院时间[(9.2±1.1)d、(9.4±1.3)d]、术后组织病理学结果、手术切缘阳性率[21.2%(7/33)、16.7%(7/42)]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平均随访21(6~53)个月。术后拔除尿管即刻及1、3、6个月控尿率DLDVC组分别为60.6%(20/33)、78.8%(26/33)、87.9%(29/33)和93.9%(31/33),SLDVC组为23.8%、54.8%、71.4%和90.5%,其中早期(拔尿管即刻及1个月)控尿率DLDVC组高于SLDVC组(P值均<0.05),后期(拔尿管3个月及6个月)控尿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3、6、12个月IIEF-5 评分DLDVC组分别为(8.4±7.2)、(9.1±7.3)、(14.4±7.1)分,SLDVC组为(7.3±6.1)、(7.4±6.7)、(11.1±9.3)分;术后12个月恢复到术前水平患者比例两组分别为38.1%(8/21)和16.7%(5/3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92, P>0.05)。结论 LRP中,DLDVC能早期恢复控尿功能,对术后早期性功能的恢复优势不明显,但不影响肿瘤学的手术切缘阳性率。

向心性指数评分系统在肾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王苏贵, 马松, 阳东荣, 单玉喜, 姜福金, 王海梅, 王洪兵, 李强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7, 22 (2): 139-143.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7.02.010
全文: HTML (2 KB)  PDF (1057 KB)  ( 303 )
摘要 ( 269 )
目的 探讨向心性指数(CI)评分系统在肾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RLPN)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及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行RLPN的116例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0例,女46例;年龄40~88岁,平均(51.8±4.8)岁。应用CI评分系统对肿瘤进行评分,依据评分分为低度复杂组(CI>2.5)38例、中度复杂组(1.6<CI≤2.5)57例、高度复杂组(CI≤1.6)21例,分析比较3组间手术时间、术中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血肌酐变化、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116例患者成功完成RLPN。不同CI评分组间,随着CI评分复杂度的增加,手术时间、术中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肌酐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逐渐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9.730、9.506、56.712、3.498,χ2=10.306,P值均<0.05),而术后住院时间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423,P值均>0.05)。不同CI评分组间并发症Clavien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4.348,P>0.05)。结论 CI评分系统可较全面地评价肾脏肿瘤解剖特点,对RLPN的风险及手术难度有一定预测作用,但其临床应用价值仍然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支撑喉镜下梨状隐窝瘘内瘘口化学烧灼加缝合封闭术的疗效观察

田家军, 吕正华, 叶犇, 徐伟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7, 22 (2): 144-147.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7.02.011
全文: HTML (2 KB)  PDF (1734 KB)  ( 739 )
摘要 ( 303 )
目的 探讨支撑喉镜下内瘘口化学烧灼加缝合封闭术治疗梨状隐窝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3月—2014年12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16例梨状隐窝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支撑喉镜下内瘘口化学烧灼加瘘口黏膜缝合封闭术,脓肿形成者同期给予颈部切开引流。男9例、女7例,年龄6~54岁;左侧13例、右侧2例、双侧1例。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化脓性甲状腺炎9例、反复发作的颈部脓肿5例,其中颈部和/或甲状腺区脓肿形成者11例;另2例为外院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咽瘘形成。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2周复查电子喉镜,梨状隐窝内瘘口处瘢痕形成,内瘘口均愈合良好;颈部脓肿切开后,经换药引流均于2周内愈合;随访13~41个月,复查电子喉镜均未见梨状隐窝瘘口残留。1例患者于术后第4周出现轻度甲状腺炎,经抗炎治疗后炎症消退,余均无复发。16例患者均未发生吞咽困难、咽部剧烈疼痛等并发症。结论 支撑喉镜下内瘘口化学烧灼加黏膜缝合封闭术能够有效地治愈梨状隐窝瘘,颈部脓肿形成的患者应同期给予脓肿切开引流。
实验研究

双氢青蒿素抑制核因子κB受体激动剂配体诱导RAW264.7细胞分化破骨细胞的研究

李卓凯, 冯唯嘉, 王成龙, 肖飞, 高原, 陈晓东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7, 22 (2): 148-152.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7.02.012
全文: HTML (2 KB)  PDF (2616 KB)  ( 562 )
摘要 ( 210 )
目的 探讨双氢青蒿素(DA)对核因子κB受体激动剂配体(RANKL)诱导RAW264.7细胞形成破骨细胞的影响。方法 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确定不同浓度(1、5、10、50、100、200 μmol/L)DA对RAW264.7细胞的生存影响。分别用50 ng/mL RANKL及50 ng/mL RANKL+5、10、50、100 μmol/L DA诱导RAW264.7细胞形成破骨细胞,共3 d。对形成的破骨细胞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并计数,TRAP染色阳性且细胞核数目>3个认为是成熟的破骨细胞。50 ng/mL RANKL及50 ng/mL RANKL+10、100 μmol/L DA培养RAW264.7细胞24 h,用Trizol试剂提取总RNA,并使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破骨细胞分化相关基因NFATc1、c-fos及Cathepsin K的表达。结果 1、5、10、50、100 μmol/L DA对RAW264.7细胞毒性较小,细胞存活率均>90%。TRAP染色显示,5、10、50、100 μmol/L DA可以减少RANKL诱导成熟破骨细胞的数目,并呈剂量依赖关系(F=139.156, P<0.01)。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10、100 μmol/L DA具有下调破骨细胞分化关键基因NFATc1和c-fos表达的作用,且100 μmol/L抑制作用比10 μmol/L明显,但两种浓度DA对Cathepsin K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 DA对RAW 264.7细胞毒性较低,通过下调RAW 264.7细胞NFATc1和c-fos基因表达抑制RANKL诱导破骨细胞形成。DA可以作为治疗骨质破坏性疾病的潜在药物。
短篇论著

顶椎区凹侧松解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近期疗效分析

俞胜宝, 韩建邦, 汪颖峰, 黄定安, 罗俊杰, 胡鸣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7, 22 (2): 153-156.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7.02.013
全文: HTML (2 KB)  PDF (2189 KB)  ( 248 )
摘要 ( 187 )
目的 探讨经后路顶椎凹侧椎间松解、减压并植入融合器的长节段矫形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 (DLS)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 年1 月—2015 年 7 月黄山市人民医院骨科21例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15例,年龄52~77岁,均采用经后路顶椎凹侧椎间松解减压、融合器置入、长节段矫形术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相关并发症,以及术后矫正效果。观察并对比手术前后VAS、ODI及JOA评分。结果 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6~25个月,平均16个月。患者Cobb's 角术前35.6°±5.9°、术后11.2°±4.5°,VAS 评分、 ODI 指数及JOA评分术前分别为 ( 7.4±2.2 ) 分、62.5%±6.9%、(6.9±1.6)分,术后随访分别为 (2.0±1.6 ) 分、18.8%±4.0%、(26.0±1.5)分,术后末次随访 VAS、ODI及JOA评分较术前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术后冠状面矫形率68.5%,随访期间未见矫正丢失现象,无钉棒断裂及融合器移位,无假关节形成。结论 后路顶椎区凹侧椎体间松解减压、融合器置入、长节段矫形术治疗DLS的早期疗效安全有效。

微型钛板螺钉联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近、中节指骨粉碎性骨折

沈华, 陈军, 张兆锋, 章开衡, 王静, 马杰, 邢书亮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7, 22 (2): 157-160.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7.02.014
全文: HTML (2 KB)  PDF (1853 KB)  ( 370 )
摘要 ( 216 )
目的 探讨微型钛板螺钉联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近、中节指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5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整形外科手术治疗的近、中节指骨粉碎性骨折55例(58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近节34例36指、中节21例22指;拇指近节6指,余四指近节30指、中节22指。51指采用微型钛板螺钉内固定治疗,7指应用微型钛板螺钉联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指骨背侧固定42例,侧方固定16例。结果 术后随访6~15个月,平均随访10个月。所有患者伤口Ⅰ期愈合,术后未发现钛板螺钉松动、变形或断裂者,无一例发生骨折不愈合和关节僵硬。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骨折愈合时间10~24周,平均17周。按照TAM 标准评价术后手指功能:优37指、良18指、差3指,优良率为94.8%。结论 采用微型钛板螺钉联合克氏针治疗近、中节指骨粉碎性骨折,操作简便、创伤小、固定可靠,术后可以早期功能锻炼,利于手指功能的康复。

肌肉浆嵌塞法治疗脑脊液漏的临床应用

张恒柱, 严正村, 阎凯旋, 佘磊, 王晓东, 董伦, 张楠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7, 22 (2): 161-163.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7.02.015
全文: HTML (2 KB)  PDF (1145 KB)  ( 165 )
摘要 ( 133 )
目的 观察自体肌肉浆嵌塞于脑脊液漏口治疗脑脊液漏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10月—2015年6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神经外科15例脑脊液漏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24~67岁,平均48.6岁。外伤性脑脊液鼻漏5例,手术后脑脊液鼻漏8例,颅鼻沟通性肿瘤术中颅底修补2例。均采用自体肌肉浆嵌塞于漏口的方法修补脑脊液漏,其中内镜下经鼻漏口修补9例,开颅颅底修补6例。结果 15例患者均一次修补成功,手术时间2.5~4.5 h,平均3.5 h;术中出血量50~300 mL,平均150 mL。15例患者均获随访3~36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期间复查头颅CT、MRI,无脑脊液漏复发。结论 肌肉浆柔韧性和顺应性良好,结构致密,利用肌肉浆嵌塞于漏口可有效封堵脑脊液漏,临床疗效好,值得推广使用。

肾上腺支气管源性囊肿3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王敏, 许露伟, 徐郑, 周六化, 吴剑平, 朱佳庚, 刘军, 贾瑞鹏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7, 22 (2): 164-166.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7.02.016
全文: HTML (2 KB)  PDF (1258 KB)  ( 242 )
摘要 ( 176 )
目的 探讨肾上腺支气管源性囊肿的起源、发病特点、影像学和病理特征以及治疗方法。方法 结合文献复习,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5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3例肾上腺支气管源性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例、女2例,囊肿均为偶然发现,无明显临床表现。CT检查囊肿位于左侧后腹腔肾上腺部位;尿醛固酮稍高。3例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结果 3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无相关并发症发生,切口愈合佳,痊愈出院。术后病理诊断:肾上腺支气管源性囊肿,其中1例合并囊肿周围炎症。3例患者分别随访6、12、24个月,腹部CT平扫提示囊肿均未复发。结论 肾上腺支气管源性囊肿较为罕见,误诊率高。CT检查可见肾上腺部位的囊性占位,表现为等密度或高密度,缺乏特异性。肾上腺支气管源性囊肿术前确诊困难,病理学检查为确诊的主要方法;腹腔镜下囊肿切除为现阶段治疗肾上腺支气管源性囊肿的首选方法。
综述

腰椎融合术中椎弓根螺钉损伤关节突关节的研究进展

荚龙, 曾至立, 程黎明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7, 22 (2): 167-170.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7.02.017
全文: HTML (2 KB)  PDF (834 KB)  ( 237 )
摘要 ( 243 )
目的 探讨腰椎融合术中椎弓根螺钉损伤关节突关节的生物力学、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方法 在PubMed、Springerlink、Medline、CNKI、万方数据等数据库中,以“腰椎融合术、椎弓根螺钉、关节突关节损伤”和“lumbar interbody fusion、pedicle screw、facet joint violation”为关键词,检索2003年1月—2015年12月有关腰椎融合术中椎弓根螺钉损伤关节突关节的相关研究成果,针对椎弓根螺钉损伤关节突关节的生物力学、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关节突关节是维持脊柱运动节段稳定的重要结构,其损伤可导致关节突关节挛缩、僵硬及骨性关节炎,从而加速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手术创伤是造成关节突关节损伤的重要因素,尤其是以术中植入椎弓根螺钉内置物损伤关节突关节为主。无论是开放置钉还是微创置钉,螺钉损伤关节突关节的发生率均较高。影响椎弓根螺钉损伤关节突关节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融合节段、融合数量、手术方式、术中CT导航、置钉方位、置钉方法和螺钉类型等。结论 关节突关节损伤继而增生退变是导致邻近节段退变的重要危险因素,无论是开放还是微创置入椎弓根螺钉均可增加关节突关节损伤的发生,因此外科医师在置钉时需要注重关节突关节的保护,规避不良置钉影响因素。

脑白质疏松症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的研究进展

钟婷婷, 周华东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7, 22 (2): 171-174.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7.02.018
全文: HTML (2 KB)  PDF (2782 KB)  ( 1128 )
摘要 ( 218 )
目的 探讨脑白质疏松症(LA)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方法 以Leukoaraiosis、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和White matter lesions为关键词在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检索1987年1月—2016年1月的相关文献。选择针对LA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LA在老年人中普遍存在,在一般老年人群中LA的患病率在39%~96%,在MRI上主要表现为在脑室周围及半卵圆中心双侧、对称的脑白质斑点状或斑片状高信号改变。年龄和高血压是目前公认的危险因素,其发病机制主要有慢性低灌注、血脑屏障破坏等。LA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认知功能下降、精神异常、运动功能障碍及排尿障碍等。结论 LA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且伴随多种临床症状。目前,LA被认为是脑小血管病导致的,但其形成机制及治疗策略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个案报道

胃支气管源性囊肿1例

丛振杰, 殷庆凤, 董成功, 姜茂竹, 乔卫卫, 张光辉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7, 22 (2): 175-176.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7.02.019
全文: HTML (2 KB)  PDF (2183 KB)  ( 285 )
摘要 ( 178 )
版权所有 ©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编辑部     皖ICP备09013305号-3
地址:安徽省蚌埠市长淮路287号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233004
电话:0552-3062505 E-mail: cjac2014@vip.163.com
技术支持: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