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Journal of Anatomy and Clinics
 
引用检索 快速检索 DOI 高级检索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承办: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编辑:《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编辑委员会
地址:安徽省蚌埠市长淮路287号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
邮编:233004
电话:0552-3062505
   0552-3053847
Email:cjac2014@vip.163.com
网址:www.cjac.com.cn
名誉总编辑:王坤正
总编辑:周建生
编辑部主任:章新生
出版:《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
    责任公司
国内发行:安徽省蚌埠市邮政局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
     有限公司 (北京399信
     箱,10044)
     代号:BM9107
邮发代号:26-190
定价:每期20.00元,全年240.00元
ISSN 2095-7041
CN 10-1202/R
  各期导读 更多>>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2023, 28 (4)   Published: 2023-04-06
选择 | 合并摘要
封面和目录

2023年28卷4期封面+目录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3, 28 (4): 0-0.
全文: HTML (1 KB)  PDF (6999 KB)  ( 23 )
摘要 ( 15 )
神经内镜应用解剖专题

完全神经内镜下经Poppen锁孔入路松果体区手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侯赫, 张恒柱, 严正村, 王晓东, 王杏东, 魏民, 王广杰, 王晨昕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3, 28 (4): 209-217. ;  doi: 10.3760/cma.j.cn101202-20220428-00128
全文: HTML (1 KB)  PDF (24971 KB)  ( 30 )
摘要 ( 59 )
目的 解剖观察完全神经内镜下经Poppen锁孔入路开颅松果体区手术的相关解剖结构及其特征,并探讨该术式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12具经10%甲醛固定、红蓝乳胶灌注的成人尸头湿标本进行实验观察,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34~71岁。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具标本随机分为内镜组和显微组,每组6具,分别采用完全神经内镜Poppen锁孔入路和显微镜常规Poppen入路进行模拟开颅手术松果体区手术。模拟手术中,利用神经导航对松果体区以及手术间隙进行观察测量:(1)观察2组松果体区重要解剖结构;(2)内镜组术中,于剪开小脑幕前后,分别测量松果体区暴露面积,并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3)内镜组与显微镜组术中,分别测量第1、2、3手术间隙的暴露面积,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4)其他重要解剖结构间距的神经内镜测量。结果 (1)2种入路均可观察到双侧基底静脉、小脑中脑裂静脉、大脑内静脉、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等重要血管,以及滑车神经、四叠体、胼胝体压部和松果体等重要解剖结构,但显微镜常规Poppen入路的手术通道狭窄、倾斜,视野局限。(2)内镜组模拟手术中,剪开小脑幕前后松果体区显露面积分别为(73.14±3.38)mm2和(127.77±7.90)mm2,剪开后明显大于剪开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84,P<0.001)。(3)内镜组和显微镜组模拟手术中,第1、2、3手术间隙的暴露面积分别为(20.93±2.49)mm2、(72.55±4.18)mm2、(208.57±11.79)mm2和(9.12±1.12)mm2、(53.45±3.17)mm2、(175.29±9.98)mm2,内镜组均大于显微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92、12.61、7.41,P值均<0.001)。(4)神经内镜测量显示:双侧基底静脉最大距离为(14.41±0.94)mm,双侧小脑中脑裂静脉最大距离为(8.23±0.84)mm,双侧大脑内静脉最大距离为(8.41±0.96)mm,双侧大脑内静脉最小距离(第1间隙最窄长度)为(2.58±0.22)mm,松果体中心点至丘脑枕部中心点距离为(16.83±1.16)mm。结论 完全神经内镜下经Poppen锁孔入路模拟手术中间隙恒定,可安全到达松果体区;与显微镜常规Poppen入路相比,完全神经内镜Poppen锁孔入路的手术操作空间更大,松果体区显露得更充分。

神经内镜与显微镜经远外侧锁孔入路在颅颈交界区手术中应用的解剖学对比研究

刘昊, 张恒柱, 严正村, 王晓东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3, 28 (4): 218-223. ;  doi: 10.3760/cma.j.cn101202-20221111-00362
全文: HTML (2 KB)  PDF (8592 KB)  ( 135 )
摘要 ( 55 )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与显微镜经远外侧锁孔入路行颅颈交界区手术中,枕髁磨除前后的解剖观察范围,并分析枕髁磨除的意义。方法 纳入10%甲醛固定的5例(10侧)成年国人尸头标本,动静脉分别以红、蓝乳胶灌注,其中男3具、女2具,年龄58~70岁、平均61岁。模拟远外侧手术入路:取乳突后“S”形切口、枕髁后微骨窗开颅,分别在显微镜和神经内镜下操作,观察磨除枕髁前后镜下术野显露的解剖结构,测量并计算延髓腹外侧的显露面积,对比2种手术入路的观察范围。结果 显微镜经远外侧锁孔入路可显露成人尸头标本后组颅神经、椎动脉、基底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和小脑后下动脉,枕髁磨除后扩大了对椎动脉、舌下神经、延髓侧方及腹侧的显露。神经内镜经远外侧锁孔入路通过面听-舌咽神经间隙、舌咽-迷走神经间隙、迷走-副神经颅根间隙和副神经脊髓根腹侧间隙,可观察后组颅神经、椎动脉、基底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脑干侧面及腹侧面;磨除枕髁前、后内镜下延髓腹外侧显露面积分别为(331.0±6.6)mm2和(464.7±10.6)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99, P<0.001);磨除枕髁前、后显微镜下延髓腹外侧显露面积分别为(205.8±9.6)mm2和(329.1±6.7)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07, P<0.001);磨除枕髁前、后内镜下延髓腹外侧显露面积均大于显微镜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2.18、64.62, P值均<0.001);内镜磨除枕髁前与显微镜磨除枕髁后的显露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3, P=0.137)。结论 远外侧锁孔入路磨除枕髁后神经内镜与显微镜2种手术方式均能增加延髓腹外侧的显露面积;神经内镜远外侧锁孔入路不磨除枕髁即可获得良好的、与显微镜远外侧锁孔入路磨除枕髁后相似的显露范围,对脑干腹侧面、椎动脉、基底动脉等深部结构的显露更具优势,临床手术中可免于磨除枕髁。

神经内镜硬膜下岩前入路中2种Kawase三角相关骨性解剖标志定位方法的应用解剖学观察

姜雷, 钱明, 王学建, 汪志峰, 陈杨, 张毅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3, 28 (4): 224-229. ;  doi: 10.3760/cma.j.cn101202-20220802-00232
全文: HTML (2 KB)  PDF (4292 KB)  ( 147 )
摘要 ( 86 )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硬膜下岩前入路中2种Kawase三角相关骨性解剖标志的定位方法,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1)选取成人干性颅骨标本16具,在颅骨上标记弓状隆起最高点(A)、岩尖(P)、岩浅大神经沟最外侧缘点(B)、棘孔最外侧缘点(C)、卵圆孔最外侧缘点(D)、三叉神经压迹最外侧缘点(E)、破裂孔的最外侧缘点(F)及岩骨嵴外侧缘-横窦前缘交汇点(J)。硬膜下岩前入路定位方法a:以A点为参照点,P点、J点连线(PJ)为基线,过A点作PJ的平行线AP1,过B、C、D、E、F点做AP1的垂线,交点为B1、C1、D1、E1、F1。测量AB、AC、AD、AE、AF、BB1、CC1、DD1、EE1、FF1的长度,利用三角函数计算∠BAP1、∠CAP1、∠DAP1、∠EAP1、∠FAP1的角度。定位方法b:以A点为参照点,AP为基线,测量AB、AC、AD、AE、AF、AP的长度,利用三角函数计算∠BAP、∠CAP、∠DAP、∠EAP、∠FAP的角度。(2)选取湿性尸头标本2具,女1具、男1具,年龄47岁、61岁。在2具湿性尸头标本分别模拟神经内镜硬膜下岩前入路手术,术中分别根据2种定位方法在干性颅骨标本上测量的相关角度、线段长度定位B、C、D、E、F点的位置。依据解剖标志点的定位,在Kawase三角安全范围内显露Kawase三角,磨出骨窗。观察从悬吊完硬膜至切开Kawase三角硬膜的操作时间,测量骨窗的大小。观察2种定位方法模拟手术操作中有无损伤或离断岩浅大神经、三叉神经下颌支、岩上窦,以评估2种定位方法的临床适用性。结果 (1)定位方法a测量的AB、AC、AD、AE、AF、BB1、CC1、DD1、EE1、FF1的长度分别为(11.41±1.22)、(23.99±1.17)、(30.36±1.60)、(22.22±2.95)、(32.08±2.29)、(3.92±0.82)、(10.82±1.53)、(10.88±1.73)、(1.10±1.23)、(2.24±2.10)mm,∠BAP1、∠CAP1、∠DAP1、∠EAP1、∠FAP1的角度分别为:20.1°±4.0°、26.8°±4.9°、21.0°±4.8°、2.8°±5.0°、4.0°±4.0°。定位方法b测量的AB、AC、AD、AE、AF、AP的长度分别为(11.03±2.36)、(22.11±2.92)、(24.66±3.00)、(19.10±2.94)、(29.46±2.57)、(29.83±3.37)mm,∠BAP、∠CAP、∠DAP、∠EAP、∠FAP的角度分别为51.0°±12.7°、47.0°±7.6°、40.1°±4.1°、23.9°±5.9°、16.6°±3.0°。(2)2具湿性尸头标本模拟神经内镜硬膜下岩前入路,均顺利完成解剖标志点的定位,充分显露Kawase三角安全范围,完成骨窗磨除。操作过程中无岩浅大神经、三叉神经下颌支、岩上窦及周围神经血管的离断或损伤。方法a,悬吊完硬膜至切开Kawase三角硬膜的操作时间分别为5 min 48 s、6 min 47 s,磨出骨窗的大小分别为27.90 mm×41.08 mm、34.24 mm×46.26 mm;方法b,悬吊完硬膜至切开Kawase三角硬膜的操作时间分别为4 min 7 s、4 min 57 s,磨出骨窗的大小分别为24.54 mm×33.72 mm、28.14 mm×41.4 mm。结论 在神经内镜硬膜下颞下岩前入路手术中,以弓状隆起最高点为参照点,以弓状隆起最高点与岩尖连线为基线,能够精准定位术中Kawase三角的相关骨性结构,该定位方法更适用于临床手术操作。
断层解剖与影像

基于CT三维视图的成人正常锁骨曲度及髓腔形态学参数的影像解剖学研究

程鑫群, 雷翔, 宇文培之, 闫金成, 朱燕宾, 程晓东, 吴海峰, 张英泽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3, 28 (4): 230-237. ;  doi: 10.3760/cma.j.cn101202-20220926-00287
全文: HTML (2 KB)  PDF (1880 KB)  ( 93 )
摘要 ( 124 )
目的 探讨成人正常锁骨的曲度和髓腔形态学CT影像解剖学参数,为临床手术方案的选择和锁骨固定装置的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2021年3月—8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影像科行胸部螺旋CT扫描的成年国人中锁骨形态正常且完整的92例CT影像学资料,其中男44例、女48例,年龄20~87(51±17)岁,按年龄分为<60岁组(61例)和≥60岁组(31例)。应用Calculate 3D工具重建出锁骨CT三维影像模型;应用“Inertial Axes”功能建立锁骨的惯性轴及其两端坐标;应用“Reslice Objects”功能重新分割锁骨CT三维影像模型,生成调整后的锁骨三维视图,并基于此观察锁骨的一般形态。依据惯性轴长度将锁骨八等分后,可得到7个等距的矢状面髓腔截面,自锁骨远端向近端依次命名为S1~S7。使用“Measure”工具,在冠状位及水平位视图上分别测量和计算锁骨体积、表面积、长度、内外两侧曲率半径和深度、远近两端关节面宽度和高度;在矢状位视图上分别测量7个截面的皮质厚度、髓腔面积、最长径和最短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方差分析对各指标测量结果进行不同性别、年龄和截面间的比较。结果 本组92例92侧正常成人锁骨CT测量结果显示,锁骨体积(29 518.4±7 049.2) mm³,表面积(8 271.8±1 291.2) mm2,长度(143.7±11.5)mm,内侧曲率半径为(128.3±28.0) mm、深度为(16.4±2.6) mm,外侧曲率半径为(56.7±19.4) mm、深度为(11.4±2.6)mm,近端关节面的宽度为(20.5±3.8)mm、高度为(21.8±3.4)mm,远端关节面的宽度为(15.4±3.5) mm、高度(12.8±2.3) mm。锁骨皮质厚度从S2向两端递减,其中S2皮质最厚[(3.5±1.1) mm],S7皮质最薄[(2.6±0.7) mm]。髓腔面积、最长径和最短径在S4处最小并向两侧扩大,其中S4髓腔面积为(24.7±11.0)mm²、最长径为(6.7±1.7) mm、最短径为(4.6±1.2) mm。7个截面间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以上各指标中:近端关节面宽度和外侧曲率半径测量值不同性别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他指标测量值男性均大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60岁组相比,≥60岁组锁骨远端关节面的宽度和高度,以及各截面的髓腔面积、最长径和最短径较大,而皮质较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在不同截面处,锁骨的皮质厚度及髓腔面积、最长径和最短径等指标存在较大差异;在选择手术方式时,术者需要考虑性别差异、年龄差异,以及骨折部位和类型的影响。

骨性Ⅲ类牙颌面畸形患者下颌后退术后近心骨段的三维变化

孔庆梅, 蒲玉梅, 王育新, 邹维娜, 张昆, 胡小蓓, 孔德彬, 杨旭东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3, 28 (4): 238-244. ;  doi: 10.3760/cma.j.cn101202-20221012-00309
全文: HTML (1 KB)  PDF (1847 KB)  ( 176 )
摘要 ( 67 )
目的 分析骨性Ⅲ类牙颌面畸形患者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BSSRO)后近心骨段三维方向位移情况,评估远心骨段后退距离与近心骨段横向间距变化量的关联。方法 横断面研究。纳入2019年6月—2021年6月于南京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30例骨性Ⅲ类牙颌面畸形患者,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18~27岁(平均21.3岁),均接受BSSRO手术治疗。收集患者手术前1周(T0)、术后1周(T1)、术后6个月(T2)的多层螺旋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和分析。观察项目:(1)测量手术前后不同时间近心骨段髁突顶点(Co)、髁突外极点(Cdlat)、髁突内极点(Cdmed)、下颌角点(Go)、喙突点(Cor)、乙状切迹点(SN)在三维方向上的移动距离及横向间距变化;(2)评估远心骨段的后退距离与近心骨段术后横向间距变化量间的相关性。结果 (1)与T0时比较,T1时双侧Co点向外、下方移位,双侧Cdmed点向外、后、下方移位,双侧Cdlat点向外、前方移位,髁突间距均增加;与T1时比较,T2时双侧Co点向内、上方移位,双侧Cdmed点向内、前、上方移位,双侧Cdlat点向内侧移位,髁突间距均减小;与T0时比较,T2时双侧Cdmed点向后方移位,双侧Cdlat点向前方移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髁突间距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T0时比较,T1时双侧Go点向外、后、下方移位,双侧Cor点和SN点向内、后、下移位,Go-Go间距增加,Cor-Cor、SN-SN间距均减小;与T1时比较,T2时左侧Go点向内、前方移位,右侧Go点向前、下方移位,左侧Cor点向上移位,右侧Cor点向前、上方移位,左侧SN点向前、上移位,右侧SN点向上移位,Go-Go间距减小;与T0时比较,T2时双侧Go点向外、下方移位,双侧Cor点向内、后方移位,双侧SN点向内侧移位,Go-Go间距增加,Cor-Cor、SN-SN间距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远心骨段的后退距离与T0-T1期间两侧Co-Co间距增宽量呈正相关(r=0.410,P=0.025),与T1-T2期间的Go-Go间距缩窄量呈正相关(r=0.435,P=0.016)。结论 骨性Ⅲ类牙颌面畸形患者BSSRO术后近心骨段发生明显移位,随远心骨段后退距离增加术后1周内髁突顶点间距明显增宽,而术后6个月内的下颌角标志点间距缩窄量亦随之增加。
临床研究

数字化定制个体化钛合金胸骨假体在胸骨肿瘤根治性切除胸壁缺损重建术中的临床应用

胡海丰, 王新, 聂志浩, 刘高利, 张文涵, 龙杏林, 黄杰, 谢颂平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3, 28 (4): 245-250. ;  doi: 10.3760/cma.j.cn101202-20220929-00291
全文: HTML (1 KB)  PDF (5100 KB)  ( 225 )
摘要 ( 90 )
目的 探讨数字化定制的个体化钛合金胸骨假体应用于胸骨肿瘤根治性切除患者胸壁缺损重建的可行性。方法 病例系列报告。纳入2020年8月—2021年10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5例原发性胸骨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均为男性,年龄23~60岁(平均43.5岁),其中胸骨柄肿瘤1例、胸骨体肿瘤4例。基于患者术前胸廓CT扫描数据,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1∶1大小的患者胸骨以及与之连接的部分肋骨、锁骨的三维骨骼及肿瘤模型,同时设计并数字化定制个体化的钛合金胸骨假体;在3D打印模型上模拟肿瘤切除术,再将钛合金假体植入缺损的胸骨模型中进行匹配,模拟假体植入手术。全组均在全身麻醉下行胸骨肿瘤根治性切除术,并植入术前定制的个体化钛合金胸骨假体,完成胸骨缺损的修复;其中1例胸骨柄肿瘤患者,肿瘤切除后使用自体肌腱重建了胸锁关节。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死亡,术后胸壁稳定性、慢性疼痛、患者生存状态、胸锁关节重建患者的肩关节功能,以及术后胸骨假体移位或断裂、胸腔积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果 全组5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围术期无死亡病例,无再次手术病例,手术时间为115~165 min,术中出血量80~260 mL。术后病理诊断:骨巨细胞瘤1例、髓系肉瘤1例、软骨肉瘤2例和孤立性浆细胞瘤1例。全组均无需进行肌皮瓣转移修复胸壁;手术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无植入物感染;胸壁完整稳定,无胸壁浮动和反常呼吸。有1例术后因胸腔积液延迟拔除胸管。全组术后随访12~24个月,未发生术后植入物断裂、移位,或胸腔积液、肺部感染、慢性疼痛等并发症;其中1例胸锁关节重建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无障碍。结论 数字化定制的个体化钛合金胸骨假体用于胸骨肿瘤根治性切除后胸壁缺损的重建,手术方案可行,操作简单,术后胸壁稳定性好、并发症少。

Matti-Rüsse植骨联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第五跖骨近端3区Ⅲ型骨折的疗效分析

姜伟琪, 刘兵, 杨超, 韩宁, 马泽方, 马翔宇, 项良碧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3, 28 (4): 251-255. ;  doi: 10.3760/cma.j.cn101202-20220923-00286
全文: HTML (1 KB)  PDF (7504 KB)  ( 72 )
摘要 ( 75 )
目的 探讨Matti-Rüsse 植骨联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第五跖骨近端3区Ⅲ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病例系列报告。纳入北部战区总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手术治疗的10例第五跖骨近端骨干陈旧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男性,年龄18~24岁(平均18.9岁),均为军事训练伤所致Lawrence分区3区、Torg Ⅲ型骨折。所有患者采用Matti-Rüsse植骨联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及愈合时间、返回部队接受正常训练的时间、再骨折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评估手术效果。结果 1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并获术后随访12~25个月;术后9例患者骨折临床愈合时间6.0~7.0周(平均6.8周),1例术后10.0周延期愈合,影像学愈合时间为6.0~10.0周(平均7.2周);返回部队训练时间为7.0~11.0周,(平均9.8周)。10名患者中无再发骨折,取骨部位均无术后并发症,2例发生术后腓肠神经炎。结论 Matti-Rüsse植骨联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第五跖骨近端3区Ⅲ型骨折是有效的。

双套圈法与带线锚钉法治疗急性拇指Stener损伤的疗效比较

王力, 张净宇, 高顺红, 张文龙, 于志亮, 张云鹏, 于俊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3, 28 (4): 256-261. ;  doi: 10.3760/cma.j.cn101202-20220818-00250
全文: HTML (2 KB)  PDF (9125 KB)  ( 111 )
摘要 ( 73 )
目的 比较双套圈法和带线锚钉法治疗急性拇指Stener损伤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9年1月–2021年7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急性拇指Stener损伤患者16例,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19~61(41.0±13.9)岁。16例患者按尺侧副韧带修复方法不同分为2组:采用双套圈法修复的9例纳入双套圈组,采用带线锚钉法修复的7例纳入带线锚钉组。观察指标:(1)比较2组患者年龄、性别、受伤至手术时间等基线资料;(2)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费用;(3)术后8个月按Saetta等评定标准评价患指功能,采用密歇根州手功能调查表(MHQ)评估患者对患指外观的满意度,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指的疼痛程度。比较2组患者上述指标。结果 (1)2组患者性别、年龄、受伤至手术时间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双套圈组手术时间为(59.3±5.2) min,带线锚钉组手术时间为(60.9±6.2) min,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3,P=0.602)。双套圈组住院费用(1.16±0.13)万元,少于带线锚钉组的(1.69±0.08)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4,P<0.001)。(3)1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24(13.2±5.4)个月。术后8个月,患指功能评定,双套圈组优6例、良2例、可1例,带线锚钉组优5例、良1例、可1例;MHQ评估患指外观的满意度,双套圈组7例非常满意、1例满意、1例一般,带线锚钉组6例非常满意、1例满意;患指疼痛VAS评分,双套圈组无疼痛7例、轻度疼痛2例,带线锚钉组无疼痛5例、轻度疼痛2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对于急性拇指Stener损伤的治疗,双套圈法与带线锚钉法均可获得较可靠的疗效,且双套圈法住院费用少于带线锚钉法。临床上可以综合考虑术者的操作习惯、患者的经济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SEDline镇静监测下瑞马唑仑静脉麻醉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

李芷依, 凌云志, 洪海宁, 孙宜云, 高兴悦, 谢亚琼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3, 28 (4): 262-268. ;  doi: 10.3760/cma.j.cn101202-20220929-00290
全文: HTML (2 KB)  PDF (967 KB)  ( 540 )
摘要 ( 96 )
目的 探讨在SEDline 镇静监测仪监测下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复合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21年6月—2022年5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80例,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40~71岁。80例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其中采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静脉麻醉联合TPVB为TR组,采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静脉麻醉为R组,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联合TPVB为TB组,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为B组,每组20例。患者均在SEDline镇静监测仪监测下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术中根据患者大脑状态指数(PSI)调控麻醉药用量,PSI维持在25~50。观察指标:(1)比较4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术前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术前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认知功能评分等临床基线资料;(2)记录对比4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切皮时(T1)、单肺通气30 min(T2)、术毕即刻(T3)的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平均动脉压(MAP),以及血清丙二醛(MDA)、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水平;(3)记录对比4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输液量、出血量和盐酸瑞芬太尼用量;(4)对比术后6、24 h 疼痛VAS评分和Ramsay 镇静评分,术后24 h血清Hcy水平、MMSE评分、镇痛泵按压次数。结果 (1)4组患者性别、年龄、BMI、术前Hcy、术前MMSE评分等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组内比较:R组心率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0,P=0.025),TR组、TB组、B组心率在不同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各组中的MAP、SPO2、MDA、AOPP不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组间比较:在T0,4组间MAP、心率、SPO2、MDA、AOP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T1、T2,心率、MDA、AOP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中TB组心率均最低,TR组MDA、AOPP均最低;而MAP、SPO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T3,MAP、MDA、AOP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中B组MAP最低,TR组MDA、AOPP均最低;而心率、SP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TR组、TB组患者术中盐酸瑞芬太尼用量较少,R组、B组较多,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67,P<0.001);而手术时间、术中输液量、术中出血量4组间比较,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4组患者术后6、24 h疼痛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以及术后24 h血清Hcy水平、MMSE认知功能评分、镇痛泵按压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联合TPVB应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能更精准地控制麻醉状态,且患者循环指标波动范围较小,术后镇静、镇痛效果更有优势。
实验研究

长链非编码RNA KLHL7-DT对人退变髓核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

孙中仪, 田纪伟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3, 28 (4): 269-274. ;  doi: 10.3760/cma.j.cn101202-20220707-00204
全文: HTML (2 KB)  PDF (3196 KB)  ( 54 )
摘要 ( 62 )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KLHL7-DT对人退变髓核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0月南京江北医院骨科脊柱骨折患者手术切除的正常椎间盘标本18例,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为22~46 (38.3±4.3)岁,PfirrmannⅠ级6例、Ⅱ级12例。取椎间盘标本常规分离、培养髓核细胞,使用10 ng/mL IL-1β处理髓核细胞获得退变髓核细胞。将退变髓核细胞分为沉默对照组、KLHL7-DT沉默组、过表达对照组、KLHL7-DT过表达组。4组细胞分别对应转染沉默对照序列、siRNA-KLHL7-DT沉默序列、过表达对照序列、KLHL7-DT过表达序列。取转染后4组退变髓核细胞采用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Ⅱ型胶原(Col Ⅱ)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1)KLHL7-DT过表达组EdU染色阳性细胞/DAPI染色阳性比值(0.147±0.002)低于过表达对照组(0.203±0.007),而KLHL7-DT沉默组比值(0.428±0.050)高于沉默对照组(0.240±0.0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25、-5.44,P值均<0.05)。(2)KLHL7-DT过表达组细胞凋亡率(19.01%±0.41%)高于过表达对照组(14.38%±0.31%),KLHL7-DT沉默组细胞凋亡率(16.08%±0.59%)低于沉默对照组(17.42%±0.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69、3.36,P值均<0.05)。(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KLHL7-DT过表达组细胞Aggrecan和Col Ⅱ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4±0.29、0.57±0.11)均低于过表达对照组(1.00±0.22、1.05±0.10),KLHL7-DT沉默组Aggrecan和Col Ⅱ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77±0.14、1.63±0.12)均高于沉默对照组(1.10±0.18、0.98±0.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0、5.54、-5.05、-7.66,P值均<0.05)。结论 上调KLHL7-DT的表达可抑制退变髓核细胞的增殖,促进退变髓核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细胞外基质Aggrecan、Col Ⅱ蛋白的合成,进而参与椎间盘退变的发展。
变异与畸形

胃网膜左动脉变异1例

程文, 孙国栋, 郭培坚, 丁一凡, 梁晨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3, 28 (4): 275-276. ;  doi: 10.3760/cma.j.cn101202-20220703-00201
全文: HTML (2 KB)  PDF (4115 KB)  ( 46 )
摘要 ( 75 )
解剖与临床知识讲座

掌颏反射的解剖与临床意义

张剑英, 高焕民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3, 28 (4): 277-280. ;  doi: 10.3760/cma.j.cn101202-20221005-00298
全文: HTML (2 KB)  PDF (1419 KB)  ( 1360 )
摘要 ( 196 )
掌颏反射是一种人类原始反射,以钝器轻划手掌大鱼际时下颌肌肉轻微收缩为阳性,出生2天后逐渐出现,2岁消失,50岁以后重现。病理状态下的掌颏反射,刺激部位不只是大鱼际,还有小鱼际、手背、前臂、上肢、躯干甚至下肢,且下颌肌肉收缩幅度大、持续时间长。出生后2天至2岁掌颏反射阴性提示脑损伤,因此,建议将掌颏反射列为新生儿神经反射的常规检查之一。成年人轻划小鱼际等部位掌颏反射阳性为病理征象,是皮质释放的征象。本文分析了掌颏反射的解剖与临床意义,同时就掌颏反射的规范化检查方法、效应的分级、判断指标以及临床意义等加以阐述,旨在正确判断掌颏反射的临床意义。
版权所有 ©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编辑部     皖ICP备09013305号-3
地址:安徽省蚌埠市长淮路287号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233004
电话:0552-3062505 E-mail: cjac2014@vip.163.com
技术支持: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