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Journal of Anatomy and Clinics
 
引用检索 快速检索 DOI 高级检索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承办: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编辑:《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编辑委员会
地址:安徽省蚌埠市长淮路287号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
邮编:233004
电话:0552-3062505
   0552-3053847
Email:cjac2014@vip.163.com
网址:www.cjac.com.cn
名誉总编辑:王坤正
总编辑:周建生
编辑部主任:章新生
出版:《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
    责任公司
国内发行:安徽省蚌埠市邮政局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
     有限公司 (北京399信
     箱,10044)
     代号:BM9107
邮发代号:26-190
定价:每期20.00元,全年240.00元
ISSN 2095-7041
CN 10-1202/R
  各期导读 更多>>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2023, 28 (6)   Published: 2023-06-06
选择 | 合并摘要
封面和目录

2023年28卷6期封面+目录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3, 28 (6): 0-0.
全文: HTML (1 KB)  PDF (6988 KB)  ( 32 )
摘要 ( 16 )
断层解剖与影像

增强T1 mapping和ZOOMit IVIM成像的定量参数与肺癌Ki67表达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

郭文秀, 赵鹏, 林祥涛, 苑乐添, 杨涛, 田迷迷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3, 28 (6): 357-364. ;  doi: 10.3760/cma.j.cn101202-20221010-00304
全文: HTML (2 KB)  PDF (4915 KB)  ( 120 )
摘要 ( 219 )
目的 探讨增强T1 mapping和缩放成像技术的体素内不相干运动(ZOOMit IVIM)成像的定量参数与肺癌Ki67表达的相关性,以及对肺癌Ki67表达预测价值的比较。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0年9月—2022年4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52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患者男37例、女15例,年龄50~79岁(中位年龄63岁),术前均行增强T1 mapping和ZOOMit IVIM成像。测量病变的定量参数:ZOOMit IVIM定量参数包括表观弥散系数(ADC)、真弥散系数(D)、灌注分数(f)、伪弥散系数(D*);增强T1 mapping定量参数包括增强前、后T1值(T1pre、T1post),T1增强前后的变化值(∆T1)及T1值的变化百分比(∆T1%)。根据患者病理检查细胞染色结果计算阳性细胞所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Ki67表达指数),以25%为界将患者分为低表达组(Ki67表达指数≤25%)和高表达组(Ki67表达指数>25%)。观察指标:(1)比较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灶大小等基线资料。(2)分析各定量参数与肺癌Ki67表达指数间的相关性。(3)比较各定量参数在2组不同肺癌Ki67表达状态时的差异。(4)评价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定量参数对Ki67高表达组的鉴别诊断效能。(5)分析2种成像中与灌注相关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52例患者中,Ki67低表达组19例,Ki67高表达组33例。(1)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灶大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ADC、D、∆T1、∆T1%与肺癌Ki67表达指数呈负相关,T1post与Ki67表达指数呈正相关,其中以∆T1%相关性最强(r=-0.659,P<0.001);D*、f、T1pre与Ki67表达指数无明显相关。(3)肺癌Ki67高表达组的ADC、D、∆T1、∆T1%均低于低表达组,T1post高于低表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D*、f、T1pre在2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2种成像中诊断效能最高的定量参数分别为ADC与∆T1%(AUC=0.799、0.941),二者诊断效能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4,P=0.032),其中∆T1%的诊断效能更高,敏感度(78.79%)、特异度(94.74%)更高。(5)ZOOMit IVIM的定量参数D*、f与增强T1 mapping定量参数间均无相关性(P值均>0.05)。结论 增强T1 mapping及ZOOMit IVIM成像均可预测肺癌Ki67的表达,其定量参数(ADC、D、T1post、∆T1、∆T1%)与肺癌Ki67表达指数均具有相关性。其中以T1 mapping中的∆T1%与Ki67表达指数相关性最强,且预测Ki67表达的效能最高,可为术前早期预测肺癌Ki67表达提供新视角。

基于CT三维重建技术对肺部病变患侧肺段支气管解剖类型及变异情况的影像学观察

胡义, 阿卜拉·努尔麦麦提, 穆热迪力·麦麦提阿卜杜拉, 张力为, 张海平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3, 28 (6): 365-375. ;  doi: 10.3760/cma.j.cn101202-20221008-00302
全文: HTML (2 KB)  PDF (1719 KB)  ( 688 )
摘要 ( 107 )
目的 探讨基于CT三维重建影像的肺部病变患者病灶侧肺段支气管的解剖类型与变异情况。方法 横断面研究。纳入2019年12月—2022年8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行胸部薄层增强CT扫描的615例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男250例、女365例,年龄38~70岁(中位年龄58岁)。615例患者中,肺癌488例,肺结核及肺部其他炎性病变127例。CT检查显示病变部位:右肺359例,其中右肺上叶205例、中叶43例、下叶111例;左肺256例,其中左肺上叶184例、下叶72例。根据患者CT扫描数据重建患侧肺支气管和血管,观察统计患侧各肺段支气管的解剖类型及解剖变异情况。结果 (1)右肺359例:a)右肺上叶支气管解剖类型分为3种类型,两分支型105例(29.2%)、三分支型233例(64.9%)、四分支型11例(3.1%);三分支型中的B1,B2,B3亚型215例(59.9%)是右肺上叶支气管最常见的解剖类型。此外,观察到10例(2.8%)少见解剖变异。b)右肺中叶支气管解剖类型分为3种类型,两分支型343例(95.5%)、三分支型15例(4.2%)、四分支型1例(0.3%);两分支型中的B4,B5亚型332例(92.5%)是右肺中叶支气管最常见的解剖类型。此外,发现27例(7.5%)右肺中叶B4,B5空间位置关系类似于左肺上叶B4,B5亚型。c)右肺下叶背段支气管解剖类型分为3种类型,单分支型353例(98.3%)、双分支型5例(1.4%)、三分支型1例(0.3%);单分支型又分为双分叉亚型248例(69.1%)、三分叉亚型105例(29.2%),其中双分叉亚型中B6b,B6a+c型114例(31.8%)是右肺下叶背段支气管最常见的解剖类型。右肺下叶内侧基底段支气管分为6种亚型,其中B7a型215例(59.9%)最常见。右肺下叶前侧、外侧、后侧基底段支气管解剖类型分为4种类型,其中B8,B9+B10型261例(72.7%)最常见。右肺下叶发现星段支气管(B*)124例(34.5%),根据B*分支数目分为单分支型114例(31.7%),双分支型10例(2.8%);根据B*起始部位分为3种亚型,其中B8,B*+B9+B10亚型88例(24.5%)最常见。(2)左肺256例:a)左肺上叶固有段支气管解剖类型分为3种类型,两分支型165例(64.4%)、三分支型90例(35.2%)、四分支型1例(0.4%);两分支型分为8种亚型,其中(B1+2a+b,B1+2c),(B3a,B3b+c) 亚型116例(45.3%)是左肺上叶固有段支气管最常见的解剖类型。左肺上叶舌段支气管解剖类型分为2种类型,两分支型249例(97.3%),三分支型7例(2.7%);两分支型分为4种亚型,其中的B4,B5亚型182例(71.7%)是左肺上叶舌段支气管最常见的解剖类型。此外,发现56例(21.9%)左肺上叶B4,B5型空间位置关系类似于右肺中叶B4,B5型。b)左肺下叶背段支气管解剖类型分为3种类型,单分支型254例(99.2%)、两分支型1例(0.4%)、三分支型1例(0.4%);单分支型又分为双分叉型164例(64.0%)、三分叉型89例(34.8%)、四分叉型1例(0.4%)3种亚型,三分叉亚型中的B6a,B6b,B6c型85例(33.2%)是左肺下叶背段支气管最常见的解剖类型。左肺下叶前、外、后侧基底段支气管解剖类型分为3种类型,其中B8,B9+B10型148例(57.8%)最常见;此外,观察到左肺下叶B7从基底干单独分支19例(7.4%)。另外,观察到左肺下叶B*95例(37.1%),根据B*分支数目分为单分支型78例(30.5%),双分支型17例(6.6%);根据B*起始部位分为5种亚型,其中B8,B*+B9+B10亚型52例(20.3%)最常见。结论 肺部病变侧肺段和亚段支气管解剖类型复杂多样且存在罕见解剖变异,相关手术和操作前应充分熟悉相应支气管的分支类型,避免术中误判、误伤。
临床研究

腰椎手术中椎旁肌不同脂肪浸润程度对罗库溴铵使用剂量及效果的影响

李晶, 岳维, 赵伟, 张林忠, 王静, 朱修锦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3, 28 (6): 376-381. ;  doi: 10.3760/cma.j.cn101202-20221126-00378
全文: HTML (2 KB)  PDF (928 KB)  ( 289 )
摘要 ( 46 )
目的 探讨在腰椎手术中,椎旁肌不同程度的脂肪浸润对罗库溴铵使用剂量及效果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21年12月—2022年9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择期行经L4~5节段椎管减压+椎体融合手术患者87例,其中男42例、女45例,年龄31~65岁。美国麻醉协会Ⅰ级22例、Ⅱ级65例。87例患者术前行MR检查,测量L4~5节段手术区域的椎旁肌(包括脊肌、多裂肌)的横截面积(CSA)、功能性肌肉面积(FMA)、脂肪浸润率。按照患者的脂肪浸润率将87例患者分为3组:脂肪浸润率<30%的28例为轻度脂肪浸润组(L组),脂肪浸润率30%~50%的30例为中度脂肪浸润组(M组),脂肪浸润率>50%的29例为重度脂肪浸润组(H组)。术中采用Drager Trident肌松监测仪监测斜方肌的肌肉松弛情况;术中麻醉维持期间罗库溴铵连续泵注,根据强直刺激后计数(PTC)调整罗库溴铵泵速(维持0<PTC≤2),并根据术中肌肉松弛状态间断给予罗库溴铵5 mg。观察指标:(1)比较3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2)比较3组患者腰椎L4~5节段椎旁肌CSA、FMA;(3)比较3组患者麻醉维持期间罗库溴铵的用药总量、泵注时间、泵速,罗库溴铵起效时间、临床时效、恢复指数,以及术中肌松满意度评分。结果 (1)3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去脂体质量、术前白蛋白与电解质等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3组患者腰椎L4~5椎旁肌C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MA由大到小为L组(35.8±4.4)cm²、M组(29.3±6.7)cm²、H组(19.9±3.1)cm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3.22,P<0.001)。(3)麻醉维持期间罗库溴铵的用药总量由高到低为L组(42.1±5.0)mg、M组(30.5±8.1)mg、H组(25.5±5.4)mg,泵速由高到低为L组(23.7±2.8)μg·kg-1·min-1、M组(18.1±2.6)μg·kg-1·min-1、H组(16.42±2.3)μg·kg-1·min-1,起效时间由长到短为L组(108.4±8.6)s、M组(102.8±10.2)s、H组(96.9±8.2)s,临床时效由长到短为H组(31.0±3.1)min、M组(27.0±3.2)min、L组(24.0±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1.05、60.54、11.45、40.76, P值均<0.001);而3组患者罗库溴铵的泵注时间、恢复指数及术中肌松的满意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在腰椎手术中,患者手术区域椎旁肌的脂肪浸润程度越低,罗库溴铵的用量越大、起效时间越长、临床时效越短;椎旁肌的脂肪浸润程度可为患者在腰椎手术中罗库溴铵的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

cN0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Ⅵ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张海东, 龚单春, 刘亚群, 尹化如, 印洪林, 于振坤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3, 28 (6): 382-387. ;  doi: 10.3760/cma.j.cn101202-20221107-00346
全文: HTML (2 KB)  PDF (1901 KB)  ( 103 )
摘要 ( 55 )
目的 探讨cN0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 Ⅵ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横断面研究。纳入2017年3月—2021年12月南京同仁医院和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cN0 PTMC患者154例,其中男48例、女106例,年龄21~70岁、中位年龄43岁。肿瘤灶位于左侧腺叶66例(单癌灶62例、多癌灶4例)、右侧腺叶65例(单癌灶55例、多癌灶10例)、双侧腺叶23例(双侧均为单癌灶20例、双侧均为多癌灶3例)。对单病灶病例依据术前超声检查进行肿瘤位置的划分与分组:以甲状腺冠状面1/2假想平面为界,肿瘤主体(超过肿瘤横径的1/2)位于假想平面前方者纳入腹侧组(85例)、位于假想平面后方者纳入背侧组(72例);对于多灶患者,肿瘤位置不作区分。合并桥本甲状腺炎34例。154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共行Ⅵ区淋巴结清扫177侧,其中甲状腺腺叶切除/甲状腺全切+同侧/肿瘤侧Ⅵ区淋巴结清扫131例、甲状腺全切+双侧/单侧Ⅵ区淋巴结清扫23例;观察术后并发症;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计算cN0 PTMC Ⅵ区淋巴结转移率;对cN0 PTMC患者Ⅵ区淋巴结转移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154例中,共清扫Ⅵ区淋巴结177侧,检出淋巴结转移阳性者61侧占34.4%,其中单癌灶腹侧组转移率为16.4%(14/85)、单癌灶背侧组为55.5%(40/72)、多癌灶患者为35.0%(7/20)。术后随访4~57个月,发生喉返神经暂时损伤侧别占6.7%(12/177),甲状旁腺损伤例数占16.8%(26/154)。未见肿瘤复发及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以55岁为分界点),以及是否伴有桥本甲状腺炎、是否多癌灶患者间cN0 PTMC Ⅵ区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单癌灶肿瘤位置不同(腹侧组与背侧组)患者cN0 PTMC Ⅵ区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39,P<0.001)。单癌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腹侧是Ⅵ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为0.16,95%可信区间为0.08~0.33, P<0.001)。结论 单癌灶的肿瘤位置是cN0 PTMC Ⅵ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对于肿瘤靠近背侧的cN0 PTMC,建议常规清扫同侧Ⅵ区淋巴结。

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药物涂层球囊血管成形术后1年再狭窄的影响因素分析

王承芳, 余朝文, 任天才, 单传泽, 罗祥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3, 28 (6): 388-394. ;  doi: 10.3760/cma.j.cn101202-20220902-00270
全文: HTML (2 KB)  PDF (2610 KB)  ( 394 )
摘要 ( 86 )
目的 探讨药物涂层球囊(DCB)血管成形术治疗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患者术后1年再狭窄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横断面研究。纳入2016年1月—2021年8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股腘动脉ISR患者58例(58条肢体),其中男40例、女18例,年龄52~85(71.9±7.6)岁。术前踝肱指数(ABI)为0.34±0.10,下肢缺血Rutherford分级为2级6例、3级23例、4级20例、5级9例。58例患者均采用DCB血管成形术治疗,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12个月,根据患者有无临床驱动的靶病变段重建(CD-TLR),结合多普勒超声检查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比(PSVR),评价手术患者靶病变段通畅与否,并据此将患者分为通畅组(无CD-TLR、PSVR≤2.4, 43例)与非通畅组(有CD-TLR、PSVR>2.4, 15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患者术后1年靶病变段通畅率和免于CD-TLR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DCB血管成形术后1年再狭窄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组58例患者股腘动脉ISR血管均重建成功,术后间歇性跛行及静息痛等临床症状较术前明显好转。术后第3天患者Rutherford分级为0级17例、1级19例、2级19例、3级3例,术后1年ABI为0.72±0.16,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73, t=-24.32, P值均<0.001)。靶病变段血管术后1年通畅率为74.1%,1年免于CD-TLR率为78.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通畅组和非通畅组患者的血管钙化程度、TosakaⅢ型、术后规律用药及甘油三酯水平比较,比值比(OR值)及[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4.714(1.915~11.606)、14.458(3.058~68.357)、0.048(0.005~0.454)和1.969(1.119~3.4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重度钙化和TosakaⅢ型是术后再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OR值(95%CI)分别为10.965(1.786~67.326)、57.385(1.848~1 782.021),P值均<0.05],术后规律用药是DCB治疗ISR术后发生狭窄的保护因素[OR值(95%CI)为0.041(0.002~0.799),P=0.035]。结论 对于采用DCB血管成形术治疗的股腘动脉ISR患者,靶病变段血管术后1年再狭窄的发生与患者血管的钙化程度、Tosaka分型及术后是否规律用药有关,重度钙化和TosakaⅢ型是其危险因素,术后规律用药是其保护因素。

导管溶栓联合支架治疗髂静脉病变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血栓后综合征的观察

张小涛, 高涌, 卢冉, 武子赋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3, 28 (6): 395-399. ;  doi: 10.3760/cma.j.cn101202-20221109-00354
全文: HTML (2 KB)  PDF (1625 KB)  ( 177 )
摘要 ( 46 )
目的 探讨采用导管溶栓联合支架治疗的髂静脉病变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术后血栓后综合征(PTS)的发生情况。方法 横断面研究。纳入2019年3月—2020年7月利辛县人民医院及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经导管溶栓联合支架治疗的61例髂静脉病变型急性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41例,年龄24~75(55.7±11.7)岁,合并高血压4例、糖尿病5例。随访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6、12、24个月采用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CSS)及Villalta量表评分评估术后2年内PTS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同期复查髂静脉支架有无再狭窄发生。结果 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61例患者共置入支架68枚。患者术后均随访2年以上(24.5~30.2个月),无死亡及肺动脉栓塞、严重出血,随访24个月中无其他不良事件发生。出院随访期间,6例患者并发轻微出血,16例患者发生PTS。术后6、12、24个月,患者Villalta评分结果显示PTS发生率分别为6.56%(4/61,4例轻度)、14.75%(9/61,8例轻度、1例中度)、26.23%(16/61,14例轻度、2例中度);VCSS评分分别为(3.64±1.21)、(4.62±1.36)、(5.62±1.75)分。术后6、12、24个月VCSS评分、PTS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6.36、χ2=18.17,P值均<0.001)。术后2例中度PTS患者发生髂静脉支架内狭窄,髂静脉支架2年内通畅率为96.72%(59/61)。结论 导管溶栓联合支架治疗髂静脉病变型急性下肢DVT,患者2年内的近、中期PTS发生率较低,但随着观察时间延长PTS严重程度有所进展,需要持续关注。
实验研究

miR-582-5p对顺铂耐药鼻咽癌细胞增殖、侵袭与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

刘耘帆, 马俊结, 苏凯, 王晓敏, 李慧, 马士崟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3, 28 (6): 400-405. ;  doi: 10.3760/cma.j.cn101202-20220713-00210
全文: HTML (2 KB)  PDF (5424 KB)  ( 52 )
摘要 ( 46 )
目的 探讨miR-582-5p对顺铂耐药鼻咽癌细胞增殖、侵袭与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培养鼻咽癌顺铂耐药细胞株HNE1/DDP,分为对照组和miR-582-5p组;对照组转染miR-582-5p阴性对照试剂,miR-582-5p组转染miR-582-5p模拟物。2组细胞转染后培养48 h,收集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miR-582-5p、苏氨酸激酶3(AKT3) mRNA的表达,细胞计数(CCK)-8实验检测细胞活力,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运动能力,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AKT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1)qRT-PCR检测对照组、miR-582-5p组miR-582-5p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2±0.08、3.0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76,P<0.001)。(2)细胞活力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miR-582-5p组细胞培养0 h光密度(O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培养24、48、72 h时的OD值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3)细胞增殖能力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和miR-582-5p组HNE1/DDP细胞菌落数分别是(362.3±13.1)、(155.7±5.0)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59,P<0.001)。(4)细胞运动、侵袭、迁移能力检测结果显示,miR-582-5p组细胞迁移率、细胞侵袭数量、细胞迁移数量分别为62.0%±5.0%、(804.3±3.8)个、(631.0±1.0)个,对照组分别为29.3%±4.0%、(434.0±6.1)个、(373.3±7.6)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80、89.53、58.43,P值均<0.001)。(5)miR-582-5p组AKT3 mRNA、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9±0.07、1.34±0.02,对照组分别为0.59±0.04、0.60±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64、32.03,P值均<0.001)。结论 上调miR-582-5p的表达可以抑制顺铂耐药鼻咽癌细胞的增殖、侵袭与迁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下调AKT3的表达有关。
变异与畸形

掌腱膜挛缩症合并指总神经及指总动脉骑跨1例

江起庭, 李智, 邱福平, 李涛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3, 28 (6): 406-407. ;  doi: 10.3760/cma.j.cn101202-20221104-00339
全文: HTML (2 KB)  PDF (4468 KB)  ( 66 )
摘要 ( 84 )
个案报道

假性单羊膜囊双胎宫内死亡1例

宋桂文, 孙键玲, 张佳立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3, 28 (6): 408-409. ;  doi: 10.3760/cma.j.cn101202-20220914-00278
全文: HTML (2 KB)  PDF (2281 KB)  ( 56 )
摘要 ( 43 )

螺旋CT容积再现技术辅助诊断急性网膜轴型胃扭转1例

李钊, 李素文, 赵景润, 苗宗建, 刘大亮, 郭隽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3, 28 (6): 410-412. ;  doi: 10.3760/cma.j.cn101202-20221024-00323
全文: HTML (2 KB)  PDF (4401 KB)  ( 73 )
摘要 ( 73 )
综述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关节线重建方法的研究进展

田最, 高振中, 王泽华, 尹志文, 郭子瑊, 陈帅, 向川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3, 28 (6): 413-418. ;  doi: 10.3760/cma.j.cn101202-20221007-00299
全文: HTML (2 KB)  PDF (930 KB)  ( 109 )
摘要 ( 74 )
目的 总结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有关关节线重建方法的研究进展。方法 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PubMed等数据库,以“关节线”“膝”“置换”以及“joint line”“knee”“replacement”等为中、英文关键词,检索2008年1月—2022年8月关于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重建关节线方法的相关文献,共检索到711篇,剔除内容不符、质量较低、重复研究、证据等级不高、无法获取全文者,最终纳入53篇文献,对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常见的重建关节线倾斜度的方法有机械对线技术、解剖对线技术、动力对线技术、限制性动力对线技术;常见的重建关节线高度的解剖标志有内收肌结节、腓骨头、胫骨结节、内外侧髁等。采用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建立膝关节三维骨骼模型,确定假体尺寸并制定手术方案,应用示踪器技术可以指导股骨、胫骨的精确截骨,可以更好地重建关节线。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系统使用计算机软件,术中机器人设备精准地执行个体化手术计划,可提高重建关节线的精度。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个体化的膝关节模型、制作截骨槽导板和定位钉导板、带有标记的间隔块工具,指导术中关节线的重建,使手术更加精确化和个体化。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针对患者膝关节解剖结构形态特点,选择合适的解剖学标志及对线技术,结合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骨科机器人手术系统、3D打印技术等数字化技术,可以实现关节线更为准确地重建。
继续教育园地

骶前囊肿切除的多种手术入路与解剖

王刚成, 王聪, 王有财, 张国强, 刘英俊, 王方, 王红丽, 张燕, 周寒, 张志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3, 28 (6): 419-422. ;  doi: 10.3760/cma.j.cn101202-20221017-00315
全文: HTML (2 KB)  PDF (11540 KB)  ( 19 )
摘要 ( 67 )
版权所有 ©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编辑部     皖ICP备09013305号-3
地址:安徽省蚌埠市长淮路287号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233004
电话:0552-3062505 E-mail: cjac2014@vip.163.com
技术支持: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