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Journal of Anatomy and Clinics
 
引用检索 快速检索 DOI 高级检索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承办: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编辑:《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编辑委员会
地址:安徽省蚌埠市长淮路287号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
邮编:233004
电话:0552-3062505
   0552-3053847
Email:cjac2014@vip.163.com
网址:www.cjac.com.cn
名誉总编辑:王坤正
总编辑:周建生
编辑部主任:章新生
出版:《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
    责任公司
国内发行:安徽省蚌埠市邮政局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
     有限公司 (北京399信
     箱,10044)
     代号:BM9107
邮发代号:26-190
定价:每期20.00元,全年240.00元
ISSN 2095-7041
CN 10-1202/R
  各期导读 更多>>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2023, 28 (7)   Published: 2023-07-06
选择 | 合并摘要
封面和目录

2023年28卷7期封面+目录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3, 28 (7): 0-0.
全文: HTML (1 KB)  PDF (7487 KB)  ( 43 )
摘要 ( 40 )
足踝疾病专题

改良卡槽单钉Scarf截骨术与传统Scarf截骨术治疗足拇外翻畸形效果的比较

王超, 王智, 孙超, 张建中, 王显军, 丁声龙, 张明珠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3, 28 (7): 423-430. ;  doi: 10.3760/cma.j.cn101202-20221220-00406
全文: HTML (2 KB)  PDF (7231 KB)  ( 115 )
摘要 ( 81 )
目的 比较改良卡槽单钉Scarf截骨术与传统Scarf截骨术治疗足拇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201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39例(48足)中重度拇外翻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女37例、男2例,年龄28~77(54.5±12.2)岁。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组:改良单钉Scarf组21例(30足),均为女性,年龄29~77(52.6±13.2)岁,采用改良卡槽单钉Scarf截骨术;传统Scarf组18例(18足),女16例、男2例,年龄28~74(57.7±9.9)岁,采用传统Scarf截骨术。观察项目:(1)比较2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负重CT影像学指标,包括拇外翻角(HVA)、第1与第2跖骨间角(IMA)、跖骨远端关节面角(DMAA)、第1跖骨旋转角(α角)及其纠正量,以及籽骨分度(TSCG)。(2)比较2组患者手术疗效,包括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前足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39例(48足)患者获得6~24(10.6±3.6)个月随访,术后所有患者伤口一期愈合,无感染及复发。(1)改良单钉Scarf组与传统Scarf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随访时间、侧别、性别、分型、合并症及联合术式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2组患者术前的影像学指标HVA、IMA、DMAA、α角和α角纠正量,及TSC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末次随访,除传统Scarf组的DMAA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4,P=0.586),2组其他指标均较术前改善(P值均<0.05)。末次随访时,2组术后HVA、HVA纠正量及IM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改良单钉Scarf组DMAA和DMAA纠正量、IMA纠正量、α角和α角纠正量,以及TSCG均优于传统Scar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组术前AOFAS前足评分和VAS评分比较,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末次随访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值均<0.001);末次随访VAS评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8,P=0.236),但AOFAS前足评分改良单钉Scarf组为100.0(92.3,100)分优于传统Scarf组的90.0(86.8,1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80,P=0.007)。传统Scarf组中1例患者出现跖痛症,改良单钉Scarf组随访期间患者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改良卡槽单钉Scarf截骨术和传统Scarf截骨术均能有效纠正拇外翻畸形,改良卡槽单钉Scarf截骨矫形能力更强、适用范围更广、术后并发症更少,尤其在纠正第1跖骨旋前方面表现突出。

改良单钉旋转Scarf截骨术治疗足拇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

汤浩, 吴信举, 周兴, 朱自强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3, 28 (7): 431-435. ;  doi: 10.3760/cma.j.cn101202-20221130-00383
全文: HTML (2 KB)  PDF (6231 KB)  ( 78 )
摘要 ( 73 )
目的 探讨改良单钉旋转Scarf截骨术在足拇外翻手术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病例系列报告。纳入2020年12月—2021年10月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拇外翻患者17例(21足),其中男3例(3足)、女14例(18足),年龄24~64(47.1±17.4)岁,左足13例、右足8例。患者均行卡槽单钉旋转Scarf截骨术治疗。观察指标:(1)术后伤口愈合情况。(2)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患者骨愈合时间,第1跖趾关节活动度,螺钉激惹、拇内翻畸形等并发症情况,以及拇外翻复发情况。(3)比较手术前及术后1年拇外翻角 (HVA),第1、2跖骨间角(IMA),跖骨远端关节角 (DMAA)、籽骨Handy-Clapham分度,拇囊部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前足评分。结果 1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5~80 (60.6±11.9)min。术后1例(2足)合并糖尿病患者出现伤口感染,予清创换药后,伤口愈合;其余16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22(15.6±2.7)个月。所有患者骨质愈合,愈合时间1.5~4.0(2.5±0.6)2.5个月。1例(1足)在术后1年随访时跖趾关节僵硬,其余16例患者第1跖趾关节活动无受限。1例(1足)因螺钉激惹刺激足背皮肤,行内固定取出手术。随访期间17例患者均无拇内翻畸形,无拇外翻复发。术后1年HVA、IMA、DMAA分别为11.6°±3.9°、5.6°±2.7°、8.1°±3.9°,均小于术前的35.5°±5.9°、13.5°±1.4°、20.6°±8.2°;籽骨Handy-Clapham分度较术前改善;术后1年拇囊部位疼痛VAS评分(0.9±1.4)分,低于术前的(5.4±1.6)分;术后1年AOFAS前足评分(88.6±6.1)分,高于术前的(41.1±15.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结论 改良单钉旋转Scarf截骨术能有效矫正拇外翻畸形,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恢复拇趾功能。

关节镜下复位联合机器人导航置钉治疗距骨后突骨折的疗效分析

徐明亮, 石荣剑, 陈国梁, 袁罕, 黎仁龙, 李林, 陈景, 马奎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3, 28 (7): 436-441. ;  doi: 10.3760/cma.j.cn101202-20221227-00411
全文: HTML (2 KB)  PDF (6192 KB)  ( 120 )
摘要 ( 81 )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复位联合骨科机器人导航置钉治疗距骨后突骨折的疗效。方法 病例系列报告。纳入2019年12月—2021年10月在徐州仁慈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例距骨后突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25~55岁(34.8±10.5)岁,左侧4例、右侧3例。患者均在关节镜辅助下复位距骨后突骨折,骨科机器人导航置入合适的空心螺钉。观察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与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侧踝关节疼痛情况,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量表评估患足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 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13~27(19.7±5.1)个月。手术时间(107.1±27.2)min,出血量(48.5±6.9)mL,骨折愈合时间(3.7±0.7)个月;无伤口感染、无神经损伤、无肌腱粘连,其中2例出现距下关节疼痛,二期在关节镜下行距下关节清理后,疼痛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患者踝关节疼痛VAS评分为(1.4±0.5)分、AOFAS踝-后足评分为(91.0±3.4)分,较术前的(7.1±0.9)分与(59.2±8.8)分改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50、-11.10,P值均<0.001),踝关节功能达到优6例、良1例。结论 关节镜下复位联合骨科机器人导航置钉治疗距骨后突骨折具有骨折复位可视化、置钉精准、创伤小、出血少等优点,临床疗效满意。

三角韧带修复在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中的作用

王岩岩, 石荣剑, 俞光荣, 杨龙, 曹广超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3, 28 (7): 442-447. ;  doi: 10.3760/cma.j.cn101202-20221105-00342
全文: HTML (2 KB)  PDF (4516 KB)  ( 130 )
摘要 ( 73 )
目的 探讨三角韧带修复在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9年1月—2022年1月徐州仁慈医院足踝外科成功接受ORIF治疗的110例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5例、女25例,年龄23~63岁,骨折分型Weber-B型64例、Weber-C型46例。依据术中是否修复三角韧带分为ORIF组(单纯ORIF治疗,52例)和修复组(ORIF+三角韧带修复术,58例)。观察指标:(1)比较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受伤类型、侧别、骨折分型等基线资料;(2)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等;(3)术后6个月随访时,比较2组不同Danis-Weber分型患者的近期疗效,包括骨折愈合时间、内踝间隙、距骨倾斜角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并比较踝关节功能优良率。结果 2组患者手术均顺利,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获随访6~24个月,其间均未出现踝关节不稳定和关节炎。(1)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修复组手术时间为(110.2±14.9)min,长于ORIF组的(98.6±12.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4,P<0.001);2组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修复组Weber-B型和Weber-C型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1.6±1.6)和(12.5±1.9)周,均短于ORIF组的(12.7±2.0)和(13.9±2.1)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4、2.40,P值均<0.05)。组内比较显示,Weber-B型和Weber-C型患者术后6个月内踝间隙、距骨倾斜角均较术前下降,AOFAS踝-后足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ORIF组与修复组间比较:术前Weber-B型和Weber-C型患者内踝间隙、距骨倾斜角、AOFAS踝-后足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术后6个月修复组的内踝间隙、距骨倾斜角和复位不良率均小于或低于ORIF组,AOFAS踝-后足评分高于OR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6个月2组间Weber-B型患者内踝间隙、距骨倾斜角、AOFAS踝-后足评分及术后复位不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组间Weber-C型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2组间Weber-B型和Weber-C型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总体比较,修复组患者术后6个月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1.4%,53/58)高于ORIF组(76.9%,4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P=0.036)。结论 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ORIF术中进行三角韧带修复,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改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减少复位不良的发生,尤其对Weber-C型患者作用更显著。

关节镜下撬拨复位内固定在胫骨远端Salter-Harris Ⅲ、Ⅳ型骨骺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杨龙, 石荣剑, 周吉, 孙杰, 曹广超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3, 28 (7): 448-453. ;  doi: 10.3760/cma.j.cn101202-20230115-00015
全文: HTML (2 KB)  PDF (10384 KB)  ( 8 )
摘要 ( 65 )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撬拨复位内固定在治疗胫骨远端Salter-Harris Ⅲ、Ⅳ型骨骺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病例系列报告。纳入2020年6月—2022年6月徐州仁慈医院采用关节镜下复位骨折克氏针或螺钉固定治疗的9例(9足)胫骨远端Salter-Harris Ⅲ、Ⅳ型骨骺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8~15(12.1±2.0)岁;右足3例,左足6例。术后定期随访,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情况、骨折愈合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评估疼痛和踝关节功能;测量下肢力线及胫骨长度,比较末次随访时患侧与对侧的胫骨全长。结果 9例患者均获随访6~21(14.7±4.6)个月,术后患者切口无感染、裂开等并发症,均一期愈合;骨折端均愈合良好,骨折愈合时间10~14(11.9±1.4)周。末次随访时,患者疼痛VAS评分为1(1,2)分,较术前的6(5,6)分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50,P=0.004);AOFAS评分87~93(90.0±1.9)分,踝关节功能均为优;9例患者下肢力线无异常,患侧胫骨全长为29.2(28.1,30.4)cm,健侧胫骨全长为29.4(28.3,30.5)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2.50,P=0.063)。患者均无患肢缩短或内外翻等畸形发生。结论 踝关节镜下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Salter-Harris Ⅲ、Ⅳ型骨骺损伤创伤小,患者恢复快,骨骺愈合良好,短期随访效果满意,是微创治疗胫骨远端Salter-Harris Ⅲ、Ⅳ型骨骺损伤的可靠方案。
断层解剖与影像

24孕周胎儿标本听小骨3.0 T MR影像的解剖形态观察

肖连祥, 单德娟, 王茂波, 林祥涛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3, 28 (7): 454-459. ;  doi: 10.3760/cma.j.cn101202-20221009-00303
全文: HTML (2 KB)  PDF (5879 KB)  ( 122 )
摘要 ( 135 )
目的 探讨24孕周胎儿标本听小骨3.0 T MR影像的解剖形态。方法 以1具24孕周流产胎儿冷冻标本为研究对象,女性,发育指标正常,双顶径62 mm,头围22.3 cm,腹围18.9 cm,身长27.5 cm,体质量580 g。使用西门子3.0 T MR对胎儿标本的双侧颞骨进行扫描,获取中耳的各向同性薄层MR断层图像。选取山东大学解剖教研室胎儿标本库中的1具25孕周发育指标正常的女性胎儿标本的颞骨CT扫描图像,以及1例来山东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发育正常的2岁儿童颞骨CT图像,将CT图像与24孕周流产胎儿的MRI进行形态结构对照。观察项目:观察胎儿听小骨的MRI信号特点;比较CT图像与MRI对听小骨的显示效果;经多向调整多平面重组(MPR),分别显示锤骨、砧骨、镫骨及相关结构的典型断层解剖形态,标识重要解剖结构;通过最大密度投影(MIP)重组对听骨链进行三维显示。结果 (1)MRI信号特点:胎儿听小骨在MR T2WI上显示为低信号,其中骨化完全部分呈明显低信号、未完全骨化部分为较低信号;中耳鼓室中充满羊水,表现为均匀T2WI高信号,在羊水信号衬托下,听小骨可清晰显示。(2)24孕周胎儿标本3.0 T MRI显示听小骨形态优于25孕周胎儿标本颞骨CT影像,听小骨结构形态的显示与2岁儿童颞骨CT近似。(3)多向调整MPR显示典型断层解剖形态:斜轴位锤骨长轴层面可显示锤骨头、锤骨颈、锤骨柄、锤砧关节、砧骨体、砧骨长脚、镫骨肌;斜冠状位锤骨长轴层面可显示锤骨头、锤骨颈、锤骨外侧突、锤骨柄(长突)、鼓膜张肌;砧骨三个正交方位可显示锤骨头、锤砧关节、砧骨短脚、砧骨体、砧骨长脚、鼓膜张肌、镫骨前脚、镫骨底(卵圆窗)、前庭;镫骨长轴位可显示镫骨前脚、镫骨后脚、镫骨头、镫骨肌、镫骨底、前庭;镫骨短轴位可显示卵圆窗、镫骨前脚、镫骨后脚、耳蜗底转、后半规管。(4)利用MIP重组可对听骨链进行锤骨前面观、锤骨后面观、砧骨正面观、镫骨正面观不同方位的三维形态显示。结论 3.0 T MRI及多向调整MPR重组技术的应用,可清晰显示24孕周胎儿标本的锤骨、砧骨、镫骨及相关结构的典型断层解剖形态。

基于多模态MRI的影像组学与临床危险因素联合模型对膀胱癌病理学分级的术前预测价值

苏巧娜, 殷满心, 宋鑫, 马欣雨, 张建新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3, 28 (7): 460-468. ;  doi: 10.3760/cma.j.cn101202-20230221-00045
全文: HTML (2 KB)  PDF (1529 KB)  ( 274 )
摘要 ( 120 )
目的 探讨基于多模态MRI的影像组学特征和临床危险因素构建的联合预测模型,对膀胱癌术前病理组织学分级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山西省肿瘤医院2013年5月—2022年7月135例膀胱癌患者术前2周的MRI资料和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男116例、女19例,年龄34~92 (67.0±10.5)岁。采用随机抽样法,按照7∶3的比例将患者分为训练集(94例)和验证集(41例)。在T2加权像(T2WI)、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弥散系数(ADC)图、增强T1加权图像(T1WI)中,用ITK-SNAP软件沿着膀胱癌原发灶边缘逐层手动分割、勾画感兴趣区(ROI);使用开源Pyradiomics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通过Mann-Whitney U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和LASSO回归等方法,对膀胱癌原发灶的影像组学特征进行筛选并构建影像组学预测模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膀胱癌病理组织学分级的临床危险因素构建临床预测模型;将最优影像组学标签与临床危险因素结合,构建联合预测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校准曲线、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预测模型表观性能和临床实用性。结果 从T2WI、DWI、ADC、增强T1 WI序列中各提取1 574个影像组学特征,4个序列联合的多模态MRI序列共提取6 296个特征,并分别筛选出19、7、8、14、31个与膀胱癌病理分级相关的特征,构建了T2WI、DWI、ADC、增强T1WI序列以及4个序列联合的多模态MRI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在训练集及验证集中,上述5个序列影像组学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依次为0.923、0.823,0.770、0.797,0.781、0.812,0.870、0.617,0.971、0.912。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临床危险因素为临床T分期,并构建了临床预测模型,其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AUC值分别为0.726、0.755;联合预测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的AUC值分别为0.974及0.980。DCA显示联合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高于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及临床预测模型,使用列线图能够可视化该联合预测模型。校准曲线也表明,这种联合预测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结论 由术前多模态MRI的影像组学特征和临床危险因素结合而构建的联合预测模型,可进一步提高对膀胱癌患者术前病理学分级的预测效能,且具有无创的优势,可为膀胱癌患者治疗策略的制订提供指导。
临床研究

锁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固定联合TightRope锁扣带袢钛板悬吊在Neer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陆军帅, 麻文谦, 徐小彬, 王逸群, 高礼层, 朱玮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3, 28 (7): 469-475. ;  doi: 10.3760/cma.j.cn101202-20230117-00018
全文: HTML (2 KB)  PDF (7188 KB)  ( 215 )
摘要 ( 102 )
目的 探讨锁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固定联合TightRope锁扣带袢钛板悬吊在NeerⅡ b型锁骨远端骨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6年1月—2022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松江医院骨科确诊的64例Neer 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34例采用锁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固定联合TightRope锁扣带袢钛板悬吊重建喙锁韧带的患者为重建组,30例采用锁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固定的患者为未重建组。重建组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20~70(45.2±12.5)岁,左侧18例、右侧16例;未重建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18~65(43.6±13.8)岁,左侧14例、右侧16例。对比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随访时间。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别评估2组患者术前、术后肩关节功能和疼痛情况,末次随访时统计2组骨折愈合时间、喙锁间距增加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64例患者手术均顺利。重建组和非重建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受伤至手术时间、骨折侧别、受伤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重建组和未重建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随访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末次随访时,重建组Constant-Murley评分为(93.1±4.9)分、VAS评分为(0.8±0.3)分,与术前的(42.7±5.8)分、(7.4±0.7)分相比改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70、47.46,P值均<0.05);未重建组Constant-Murley评分为(91.5±4.8)分、VAS评分为(0.9±0.3)分,与术前的(43.5±6.0)分、(7.7±0.8)分相比亦改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42、43.59,P值均<0.05);手术前,2组Constant-Murley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末次随访时,2组Constant-Murley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6、1.16,P值均>0.05)。重建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2.2±2.7)周、喙锁间距增加率为12.7%±13.6%,未重建组分别为(13.4±2.8)周和14.6%±14.8%,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75、0.53,P值均>0.05)。重建组中并发症发生率为2.9%(1/34),低于未重建组中并发症发生率[33.3%(1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4,P<0.001)。结论 单纯锁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固定法及其联合TightRope锁扣带袢钛板悬吊重建喙锁韧带法均可有效固定Neer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但是后者稳定性更好,治疗效果更满意。

真菌球性上颌窦炎发病相关因素的分析

宋壮壮, 葛思辰, 江涛, 许亚佳, 蒋成义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3, 28 (7): 476-479. ;  doi: 10.3760/cma.j.cn101202-20221104-00340
全文: HTML (2 KB)  PDF (884 KB)  ( 125 )
摘要 ( 58 )
目的 探讨真菌球性上颌窦炎(FBMS)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9年9月—2021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颅外科行手术治疗并经术后病理确诊为单侧FBMS的患者75例,其中男30例、女45例,年龄27~83(54.3±13.0)岁。选取同期75例慢性上颌窦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9例、女26例,年龄15~83(43.6±17.0)岁。对2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饮酒、高血压、哮喘、上颌牙手术史、鼻腔鼻窦解剖变异类型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其中P<0.05的因素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上颌牙手术史、泡状中鼻甲、反张中鼻甲、钩突偏曲是FBMS发病的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45岁[比值比(OR)=4.889,95%可信区间(CI) 2.025~11.800]、女性(OR=2.311,95%CI 1.016~5.256)、上颌牙手术史(OR=4.382,95%CI 1.216~15.783)、泡状中鼻甲(OR=3.404,95%CI 1.182~9.806)、反张中鼻甲(OR=9.080,95%CI 2.013~40.958)是FBMS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45岁)、女性、合并有上颌牙手术史、中鼻甲异常是FBMS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临床诊断时应重视以上因素。
实验研究

猪股骨头支持带静脉的解剖特点及应用价值

耿凯龙, 唐林峰, 张向南, 王宏宇, 刘澒洞, 邓伟, 汪丁松, 侯瑞兴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3, 28 (7): 480-485. ;  doi: 10.3760/cma.j.cn101202-20221017-00316
全文: HTML (2 KB)  PDF (2704 KB)  ( 281 )
摘要 ( 110 )
目的 探讨猪股骨头支持带静脉的数量、分布、外径等解剖特点,以及吻合断裂之支持带静脉重建股骨头静脉回流的可行性。方法 取35例新鲜猪股骨头标本,标本髋周血管无损伤。(1)取25例标本显微镜下寻找旋股内、外侧静脉及其主要出股骨头属支,注入明胶-硫酸钡溶液后,去除血管周围软组织,完成股骨头支持带静脉灌注标本的制备。在肉眼及显微镜下观察股骨头各组支持带静脉的走行、分布、数量,用显微标尺测量各组支持带静脉的外径。以钟表式刻度盘(钟表盘)对各组支持带静脉进行定位。(2)取另10例标本在股骨颈中段离断股骨颈制备股骨颈骨折模型,对骨折模型进行解剖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根据股骨头支持带静脉灌注标本观察结果,选择外径最大之断裂的支持带静脉的远近端行端端吻合。吻合完成后,吻合血管内灌注明胶-硫酸钡溶液,观察吻合口的通畅情况及股骨头其他部位支持带静脉的充盈情况。结果 (1)25例股骨头支持带静脉灌注标本显示:猪股骨头支持带静脉从滋养孔穿出后沿股骨颈走行在支持带下方,支持带静脉支数为1~7(14.2±2.6)支,根据支持带静脉在股骨颈上的分布位置分为前方组、后上方组、后方组及后下方组4组。以上4组支持带静脉支数依次为2~6(3.4±0.9)支、1~6(4.0±1.1)支、1~3(1.7±0.6)支、2~7(5.0±1.5)支,在钟表盘上的定位依次为2:20~4:30、11:10~1:40、8:50~11:00、6:30~8:20,支持带静脉的外径依次为0.25~1.40(0.69±0.18)mm,0.30~1.50(0.71±0.20)mm,0.20~1.10(0.60±0.15)mm,0.30~1.50(0.75±0.19)mm。(2)10例猪股骨颈骨折模型均顺利完成断裂支持带静脉端端吻合,吻合后血管灌注明胶-硫酸钡溶液均顺利通过吻合口,持续灌注后股骨头其他支持带静脉也有硫酸钡溶液充盈。结论 猪股骨头支持带静脉的数量及位置相对恒定,后下组支持带静脉外径最大。股骨颈骨折后,吻合断裂的后下组支持带静脉,能恢复股骨头的静脉回流,方法可行。
综述

月骨无菌性坏死的研究进展

赵潇雄, 王鹏飞, 王玮, 崔展华, 常文凯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3, 28 (7): 486-491. ;  doi: 10.3760/cma.j.cn101202-20230129-00029
全文: HTML (2 KB)  PDF (943 KB)  ( 161 )
摘要 ( 63 )
目的 探讨月骨无菌性坏死诱因、临床分期及治疗的研究进展。方法 以“月骨”“缺血坏死”“临床分期”“治疗”以及“lunate bone”“avascular necrosis”“clinical stages”“treatment”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以及PubMed、SinoMed等中英文数据库中检索2023年1月之前发表的有关月骨无菌性坏死研究的文献共1 004篇,剔除重复检索、内容相关性低、无法获得全文、质量较低及创新性差的文献,最终纳入了61篇文献,总结分析月骨无菌性坏死诱因、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法。结果 月骨无菌性坏死是较常见的骨坏死性疾病,诱发因素有解剖因素和非解剖因素两大类。解剖因素包括月骨血供、月骨形态、月骨生物力学、桡骨解剖学参数、尺骨变异,非解剖因素包括骨折、遗传因素等。对于月骨无菌性坏死的分期,使用最广泛的是Lichtman X线分期,Schmitt MRI分期和Bain关节镜分级目前也用于该疾病的分类;而Lichtman新分类可以更好地指导骨科医师对月骨无菌性坏死患者的治疗。儿童与老年人月骨无菌性坏死以保守治疗为主;成年患者在行手术治疗前应予以3~6个月的制动保守治疗。手术方式的选择:对于关节面完好并且血运预后良好的月骨应行月骨减压术;若月骨出现部分关节面损伤应予以月骨重建术;若月骨已经塌陷,并且没有血运重建的潜力,应予以切除月骨;若桡月关节面或腕中关节面损伤,应予以局限性腕关节融合术;若桡舟关节也损伤,应予以全腕关节融合术。结论 月骨无菌性坏死的发生是多种危险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其治疗的关键在于准确判断该疾病的分期,而Lichtman新分类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可以精确对该疾病分期。月骨无菌性坏死治疗可分为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应根据患者分期及疾病进展程度来决定。
版权所有 ©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编辑部     皖ICP备09013305号-3
地址:安徽省蚌埠市长淮路287号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233004
电话:0552-3062505 E-mail: cjac2014@vip.163.com
技术支持: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