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Journal of Anatomy and Clinics
 
引用检索 快速检索 DOI 高级检索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承办: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编辑:《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编辑委员会
地址:安徽省蚌埠市长淮路287号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
邮编:233004
电话:0552-3062505
   0552-3053847
Email:cjac2014@vip.163.com
网址:www.cjac.com.cn
名誉总编辑:王坤正
总编辑:周建生
编辑部主任:章新生
出版:《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
    责任公司
国内发行:安徽省蚌埠市邮政局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
     有限公司 (北京399信
     箱,10044)
     代号:BM9107
邮发代号:26-190
定价:每期20.00元,全年240.00元
ISSN 2095-7041
CN 10-1202/R
  各期导读 更多>>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2016, 21 (6)   Published: 2016-12-20
选择 | 合并摘要
风雨兼程 共筑梦想

纪念创刊20周年院士题词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6, 21 (6): 487-488.
全文: HTML (1 KB)  PDF (2738 KB)  ( 88 )
摘要 ( 84 )
总编寄语

知行合一:践行解剖与临床相互依存共同发展道路

周建生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6, 21 (6): 489-490.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6.06.001
全文: HTML (2 KB)  PDF (2407 KB)  ( 243 )
摘要 ( 122 )
刊庆纪念

风起,一枝桃花馨香:忆苗华教授

汪华侨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6, 21 (6): 491-492.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6.06.002
全文: HTML (2 KB)  PDF (2428 KB)  ( 166 )
摘要 ( 105 )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伴我走过二十年

廖建春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6, 21 (6): 493-493.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6.06.003
全文: HTML (2 KB)  PDF (1256 KB)  ( 180 )
摘要 ( 111 )

鞠躬尽瘁 风范长存:追忆敬爱的苗华老师

何少锋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6, 21 (6): 494-494.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6.06.004
全文: HTML (2 KB)  PDF (1240 KB)  ( 276 )
摘要 ( 134 )
述评

面向精准外科的解剖学研究展望

戴培东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6, 21 (6): 495-497.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6.06.005
全文: HTML (2 KB)  PDF (1298 KB)  ( 269 )
摘要 ( 162 )

提高岛叶应用解剖认识,规范岛叶外科手术行为

牛朝诗,李冬雪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6, 21 (6): 498-500.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6.06.006
全文: HTML (2 KB)  PDF (1305 KB)  ( 824 )
摘要 ( 143 )

解剖学在神经内科疾病诊治新技术中的深入应用

周华东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6, 21 (6): 501-505.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6.06.007
全文: HTML (2 KB)  PDF (1348 KB)  ( 401 )
摘要 ( 171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上胸椎与邻近结构解剖关系的特殊性:重视上胸椎椎弓根螺钉置钉安全性

邱勇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6, 21 (6): 506-509.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6.06.008
全文: HTML (2 KB)  PDF (3310 KB)  ( 190 )
摘要 ( 113 )

骨肿瘤临床诊疗的进步给解剖学带来的新任务

杜心如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6, 21 (6): 510-512.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6.06.009
全文: HTML (2 KB)  PDF (1299 KB)  ( 195 )
摘要 ( 128 )

微创人工关节置换:时兴或者过时?

王俏杰,张先龙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6, 21 (6): 513-515.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6.06.010
全文: HTML (2 KB)  PDF (1364 KB)  ( 175 )
摘要 ( 161 )

从解剖角度谈外科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

莫绪明,武开宏,王智琪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6, 21 (6): 516-518.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6.09.011
全文: HTML (2 KB)  PDF (1300 KB)  ( 294 )
摘要 ( 203 )

关注肝移植时代门静脉高压症治疗中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问题

江艺,池小斌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6, 21 (6): 519-520.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6.06.012
全文: HTML (2 KB)  PDF (1290 KB)  ( 274 )
摘要 ( 158 )

根治性宫颈切除术中解剖学上的安全考量

唐嘉,吴小华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6, 21 (6): 521-524.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6.06.013
全文: HTML (2 KB)  PDF (2411 KB)  ( 169 )
摘要 ( 117 )

数字医学的发展与展望

刘军,张绍祥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6, 21 (6): 525-527.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6.06.014
全文: HTML (2 KB)  PDF (1303 KB)  ( 384 )
摘要 ( 155 )
断层解剖与影像

远端硬膜环及颈动脉窝解剖结构的MR研究

齐超英,陈新,张杰,周会,孙雪园,闫瑞雪,满凤媛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6, 21 (6): 528-534.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6.06.015
全文: HTML (2 KB)  PDF (2540 KB)  ( 581 )
摘要 ( 220 )
目的 探讨双反转恢复黑血高清(HR-DIR)-MRI和3D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成像(3D-SPACE)技术在显示远端硬膜环(DDR)及颈动脉窝精细解剖结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5年4—10月招募健康志愿者20名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男11名,女9名;年龄19~35岁,平均27岁。采用3D-SPACE及HR-DIR-MRI技术扫描DDR、颈动脉窝,在3D-SPACE T2WI和HR-DIR-T2WI图像上观察DDR的形态、走行,观察颈动脉窝的形态,并测量颈动脉窝深度;在HR-DIR-T2WI图像上测量比较DDR双侧的外内侧平面倾斜角、前后侧平面倾斜角。比较3D-SPACE与HR-DIR-MRI关于DDR成像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以及DDR图像质量评分。结果 在3D-SPACE-T2WI和HR-DIR-T2WI序列上,冠状位DDR外内侧平面40侧均呈外高内低型,矢状位DDR前后侧平面36侧呈前高后低型、4侧呈前低后高型。3D-SPACE-T2WI、HR-DIR-T2WI不同序列间DDR外内侧平面倾斜角和前后侧平面倾斜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在同一序列中,DDR左右侧的外内侧平面倾斜角和前后侧平面倾斜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HR-DIR-T2WI序列冠状位、矢状位DDR成像SNR、 CNR及图像质量评分均高于3D-SPACE-T2WI序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D-SPACE-T2WI序列上,观察到颈动脉窝23侧,其中A型17侧、B型16侧、C型7侧;颈动脉窝深度1.0~7.5 mm,平均(2.07± 1.31)mm。HR-DIR-T2WI序列上,观察到颈动脉窝19侧,其中A型21侧、B型13侧、C型6侧;颈动脉窝深度1.1~7.5 mm,平均(2.13 ± 1.33)mm。两种序列显示颈动脉窝深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分辨 MRI 多序列技术相结合,能够较为准确地定位DDR,进而识别动脉瘤,对病情评估及治疗方式的选择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在MR的3D-SPACE基础上应用HR-DIR-MRI序列可以清晰地显示DDR及颈动脉窝周围精细解剖。HR-DIR利用双反转黑血技术和脉搏门控技术,使DDR图像得以优化。

膝关节半月板根部MRI影像解剖

张建军,崔建岭,刘冲,王淑梅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6, 21 (6): 535-540.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6.06.016
全文: HTML (2 KB)  PDF (3027 KB)  ( 357 )
摘要 ( 237 )
目的 总结半月板根部的MRI解剖特点,确定半月板主体部分与根部的分界。方法 收集2012年10月—2014年2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骨科24例经关节镜证实正常半月板根部的膝关节MRI资料和1例男性成人患者因下肢动脉硬化而截肢的新鲜膝关节标本,对半月板根部的MRI解剖行前瞻性研究,总结半月板根部MRI的形态、走行及附着点的位置,分析信号特点,并测量根部的长度、宽度、高度以及各根部走行角度。另在新鲜膝关节标本上确定半月板主体部分与根部的分界并用铜丝标示之,对标本行MRI扫描。结果 24例患者膝关节MRI显示:内侧半月板后根部呈梳状斜向下走行,信号较半月板主体部分稍高,附着于髁间后区;外侧半月板后根部较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明显长,走行于髁间隆起,附着于内侧髁间隆起的外侧面,信号与半月板主体部分类似;内侧半月板前根部较细,附着于髁间前区最前缘,为低或较低信号;外侧半月板前根部呈梳状稍向下向后走行,信号稍高,附着于髁间前区并稍向外下方倾斜的骨表面。各根部测量数据显示:横断面外侧半月板后根部最长,为(15.74±2.03)mm;冠状面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最短,为(7.88±1.57)mm;外侧半月板后根部走行与标准冠状面扫描线的夹角角度最大,为34.00°±9.24°。1例新鲜标本MR扫描图片清晰,半月板主体部分与根部分界标记显示清晰。结论 内外侧半月板前后根部各有其特点,MRI能够清晰显示半月板根部的形态、走行、信号特点及附着点位置。
临床研究

颈前路零切迹与钢板椎间融合系统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疗效比较

刘光普,韩猛,汤浩,周婷婷,张易,王振飞,刘磊,刘光旺,马超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6, 21 (6): 541-545.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6.06.017
全文: HTML (2 KB)  PDF (4170 KB)  ( 359 )
摘要 ( 129 )
目的 比较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系统(Zero-P)和颈前路钢板椎间融合系统(PCB)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对2012年8月—2014年10月63例前路手术治疗的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研究。63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Zero-P组(32例)和PCB组(31例)分别行Zero-P和PCB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椎间高度、颈椎Cobb角、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和远期并发症,远期并发症包括螺钉位置丢失、吞咽困难和骨性融合不佳。结果 Zero-P组中1例因随访丢失予以剔除,最终每组均有31例研究对象。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节段、椎间高度、颈椎Cobb角、JOA评分、ND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病例随访时间均大于12个月,Zero-P系统组随访时间(15.52±1.93)个月;PCB组随访(16.10±2.3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69,P>0.05)。Zero-P组、PCB组手术时间分别为(63.45±10.87)、(85.97±12.04)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4.35±11.53)、(66.26±19.62)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730、5.358,P值均<0.01)。两组患者手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恢复椎间高度、颈椎Cobb角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间在手术后和末次随访时,恢复椎间高度、颈椎Cobb角水平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值均>0.05),但在末次随访时PCB组在术后维持Cobb角方面更有优势(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JOA评分、N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值均<0.05),Zero-P组的NDI评分改善程度优于PCB组(P<0.01)。至末次随访,两组病例均获骨性融合,其中PCB组出现2例螺钉位置丢失、3例吞咽困难,远期并发症方面Zero-P组优于PCB组(P<0.05)。结论 Zero-P和PCB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可获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Zero-P组具有手术较简易、颈椎功能保留多、螺钉位置丢失和吞咽困难的相关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的优点。而较之Zero-P,PCB能够更好地维持颈椎术后生理曲度。

儿童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的解剖特点及外科治疗策略

武开宏,孙剑,莫绪明,彭卫,戚继荣,张玉喜,庄著伦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6, 21 (6): 548-551.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6.06.019
全文: HTML (2 KB)  PDF (1893 KB)  ( 369 )
摘要 ( 224 )
目的 探讨儿童先天性主动脉缩窄(CoA)的解剖变异特点及相应外科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4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胸外科手术治疗的30 例先天性CoA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8例;年龄12 d~6岁。依据国际小儿心脏外科命名和数据库的分类标准:单纯型CoA 12例,合并室间隔缺损型8例,合并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型 5例,合并主动脉弓发育不良型5例。30例患者中,体外循环下手术矫治20例,同期矫治心内畸形,其中8例在选择性脑灌注下行手术矫治;非体外循环手术10例,2例采用正中切口,其中1例采取镶嵌手术封堵肌部室间隔缺损,其余8例采用左后外侧切口。 结果 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95~675 min,平均165.68 min。术后死亡2例;1例术后出现气道压力增高,左上肺不张,不能脱离呼吸机,再次行手术悬吊松解,顺利脱离呼吸机并出院;余27例患儿均顺利康复并出院。28例患儿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年,其中1例于术后2年出现再次狭窄,上下肢血压压差在50 mmHg(1 mmHg=0.133 kPa)左右,目前仍在随访中;余患儿生长发育正常,术后上下肢血压压差<10 mmHg。结论 对先天性CoA患儿,根据CoA不同的解剖分型选择相应的外科治疗及体外循环方案,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膝关节脱位合并多发韧带损伤的治疗策略及疗效分析

钱利海,梁清宇,陈先进,钱辉,祝劲松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6, 21 (6): 552-557.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6.06.020
全文: HTML (2 KB)  PDF (1872 KB)  ( 279 )
摘要 ( 161 )
目的 探讨膝关节脱位合并多发韧带损伤的治疗策略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4年5月芜湖市中医院关节二科收治的16例膝关节脱位合并多发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22~68岁,平均36.5岁。根据改良Schenck膝关节脱位分型方法,KD-Ⅰ型1例,KD-Ⅱ 2例,KD-ⅢM型6例,KD-ⅢL型2例,KD-Ⅳ型3例,KD-Ⅴ型2例。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16例,后交叉韧带损伤15例,内侧副韧带损伤11例,外侧副韧带损伤7例,后外侧复合体损伤2例,后内侧复合体损伤3例。所有患者在入院后3周内在关节镜下进行一期小切口韧带修复重建术。观察末次随访时膝关节稳定性,术前和末次随访时国际膝关节文献记录委员会(IKDC)评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评分,应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6例患者中,术中发生腘动脉损伤1例,术后发生胫骨侧骨隧道切口愈合不良2例、感染2例,均予相应处理后痊愈。术后第3天所有患者摄X线片示关节对合良好,重建骨隧道位置良好,内固定牢靠。16例患者随访12~48个月,平均28个月。末次随访时,X线片示重建骨隧道均无明显扩大及内固定松动,无一例韧带翻修。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屈曲115°~135°,平均124°;IKDC评分(89.64±3.15 )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82.88±6.57)分和膝关节活动度123.56°±5.20°,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7.791、71.563、25.998,P值均<0.01)。根据IKDC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优9例、良4例、可2例、差1例。结论 膝关节脱位合并多发韧带损伤是一类严重复杂的损伤,需系统地评估患者病情,根据患者损伤的程度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关节镜下行一期韧带重建或修复术,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降低致残率。
个案报道

巨大十二指肠Brunner腺错构瘤1例

吴文明,魏志,李培峰,张绪魁,孙自勤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6, 21 (6): 546-547.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6.06.018
全文: HTML (2 KB)  PDF (2333 KB)  ( 370 )
摘要 ( 216 )
实验研究

改良大鼠毛囊干细胞体外培养鉴定及诱导分化的研究

杜伟斌,全仁夫,郑宣,李强,曹国平,庄伟,邵荣学,杨迪生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6, 21 (6): 558-565.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6.06.021
全文: HTML (2 KB)  PDF (3754 KB)  ( 278 )
摘要 ( 236 )
目的 探讨改良体外分离、培养、扩增、纯化SD大鼠毛囊干细胞(rHFSCs)及其免疫、超微结构的鉴定方法,观察rHFSCs的生物学特性及成脂、成骨分化能力。方法 2015年1—6月选取清洁级1周龄SD大鼠6只,在无菌条件下切取SD大鼠触须部皮肤,用 Dispase酶和Ⅳ型胶原酶混合液消化,显微镜下分离毛囊隆突部,用梯度加液组织块贴壁法培养rHFSCs,用两步酶消化法传代,用Ⅳ型胶原差速贴壁法纯化rHFSCs。收集第3代rHFSCs,采用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rHFSCs内部结构等方法鉴定rHFSCs。收集第1~10代rHFSCs检测细胞活力,第3、5、7、9代rHFSCs培养第1~8天时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收集第3代rHFSCs,按培养液的不同分为诱导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目的基因PPAR-γ、C/EBPa、OPG、Runx2的相对表达量及染色后的光密度(OD)值变化情况,观察rHFSCs的成脂、成骨分化能力。结果 通过改良方法分离、培养、纯化的rHFSCs呈典型的铺路石状,生长曲线呈“S”形,生长增殖能力良好,克隆形成能力强。透射电镜显示细胞处于原始状态。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Integrin β1、Integrin α6、P63呈高表达,CK15呈中等表达,符合rHFSCs标记鉴定特点。免疫荧光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rHFSCs内部结构证明细胞的类型属于毛囊干细胞。rHFSCs成脂诱导培养7 d后RFqPCR定量结果显示,诱导组目的基因PPAR-γ、C/EBPa的相对表达量(5.598±0.168、4.757±0.41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119±0.344、1.126±0.3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955、20.266,P值均<0.01);诱导14 d后细胞油红O染色阳性,诱导组OD值(2.472±0.091)明显高于对照组(0.817±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641, P<0.05)。rHFSCs成骨诱导培养14天后RFqPCR定量结果显示,诱导组目的基因OPG和Runx2的相对表达量(1.921±0.275,3.892±0.265)明显高于对照组(1.085±0.288,1.046±0.2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67、17.332, P值均<0.01);诱导21 d后细胞茜素红染色阳性,诱导组OD值(0.716±0.016)明显高于对照组(0.076±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078, P<0.01)。结论 采用改良体外分离、培养、扩增、纯化方法可成功建立rHFSCs体外培养体系,rHFSCs具有纯度大、增殖效率高、多向分化潜能强等特点,可为干细胞组织工程学相关发展提供良好的种子细胞。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中异常钾离子通道的实验研究

孟金金,刁文杰,刘戈,姜亦瑶,张璋,刘以尧,施超,刘学刚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6, 21 (6): 566-569.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6.06.022
全文: HTML (2 KB)  PDF (1236 KB)  ( 189 )
摘要 ( 217 )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心房组织中异常活动钾离子通道的类型及功能。方法 对2015年8月—2016年7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32例二尖瓣和/或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4例、女18例,年龄48~71岁;房颤患者19例,窦性心律患者13例。在体外循环开始前,常规取房颤患者的左右心房组织及窦性心律患者的右心房组织,置于液氮中备用。通过转录组学及逆转录-PCR方法,对比房颤患者的左右心房组织与窦性心律患者的右心房组织中钾离子通道表达,分析与房颤发生相关的特异性钾离子通道。结果 转录组学分析发现在房颤组中,钾离子通道在生物过程、细胞成分及分子功能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钾离子通道KCNMB1在房颤组内的左、右房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24±0.02 vs 0.28±0.04, P>0.05),KCNH7 (0.29±0.03 vs 0.45±0.06, P<0.05)、KCNH2 (0.24±0.04 vs 0.79±0.1, P<0.01)、KCNJ4 (0.1±0.02 vs 0.75±0.1, P<0.01)、KCNA6 (0.33±0.03 vs 0.89±0.05, P<0.01)、KCNK5 (0.21±0.04 vs 0.94±0.04, P<0.01)和KCNN2 (0.35±0.06 vs 0.58±0.1,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中,多种钾离子通道功能异常,其中KCNH7、KCNH2、KCNJ4、KCNA6、KCNK5及KCNN2与房颤的发展有关。
短篇论著

膝上外侧动脉穿支皮瓣逆行修复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的临床观察

张净宇,胡宏宇,高顺红,于志亮,平凡,张文龙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6, 21 (6): 570-572.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6.06.023
全文: HTML (2 KB)  PDF (1787 KB)  ( 256 )
摘要 ( 216 )
目的 探讨膝上外侧动脉穿支皮瓣逆行修复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的应用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4年10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手外科收治的12例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22~46岁;左侧7例,右侧5例。均合并肌腱、韧带和/或骨关节外露,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4 cm×5.5 cm~12 cm×6 cm。均采用膝上外侧动脉穿支皮瓣逆行修复创面。结果 术后12例皮瓣全部成活,创面均Ⅰ期愈合。1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21个月,平均17.5个月。末次随访皮瓣外形佳,质地柔软,弹性好,皮瓣感觉S2~S3,两点辨别觉8~11 mm,平均10.3 mm。膝关节功能按照Lysholm膝关节评分系统评定:优7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为11/12。结论 膝上外侧动脉穿支皮瓣能有效修复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供区副损伤小,疗效满意,可为一种较好的方法。
综述

盆腔筋膜的胚胎学研究进展

马国龙,梁小波,王毅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6, 21 (6): 573-575.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6.06.024
全文: HTML (2 KB)  PDF (886 KB)  ( 236 )
摘要 ( 278 )
目的 探讨盆腔筋膜胚胎发育过程,提高对盆腔筋膜结构层次的认识,为直肠癌的外科治疗和影像学诊断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以“胚胎学”“盆腔筋膜”“直肠系膜”为关键词在万方数据、PubMed 数据库查阅1908年6月—2015年6月发表的与直肠筋膜胚胎学研究相关文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盆腔筋膜的胚胎学发育经过间充质期、结缔组织形成期和脂肪组织形成期3个时期逐渐形成完整的环形筋膜结构,以直肠固有筋膜包绕的直肠与直肠系膜构成内层,以盆腔壁层筋膜及前方的Denonvilliers筋膜构成外层,与成人解剖研究中的环形筋膜结构相符。结论 盆腔筋膜的胚胎学研究进一步证实了盆腔筋膜的环形分布理论,为直肠癌影像学诊断及外科治疗提供了理论支持。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截骨厚度对髌股关节压力及髌骨应变影响的研究进展

强硕,郑稼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6, 21 (6): 576-579.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6.06.025
全文: HTML (2 KB)  PDF (907 KB)  ( 295 )
摘要 ( 145 )
目的 总结髌股关节力学特点及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中髌骨截骨厚度变化对髌股关节压力及髌骨应变影响的研究进展。方法 在PubMed、Springer Link、FMJS、万方等数据库以“髌骨厚度、髌股关节应力、髌骨应变”为关键词,检索1985年1月—2015年1月国内外有关髌骨厚度变化与髌股关节力学关系的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TKA术中无论是否进行髌骨置换,髌骨厚度的变化均会导致髌股关节力学特点的变化,可能会加剧髌股关节假体间的磨损或增加髌骨内压力,从而导致假体磨损、松动或膝前痛的发生。髌骨厚度增加2~4 mm可能会增加髌股关节压力及手术失败的风险。截骨过多时,髌骨应变比截骨较少的髌骨要大,从而有更高的骨折风险,或导致髌股关节痛。结论 TKA术后髌骨应尽量保持术前厚度,以保持髌股关节力学特点的稳定,减少髌股关节压力和假体磨损。髌骨截骨厚度减少可以降低术后髌骨应变,从而降低了髌骨骨折及膝前痛的发生率。
解剖与临床知识讲座

一期后路下腰椎肿瘤全脊椎整块切除术的解剖要点

许炜,黄稳定,刘伟波,魏海峰,肖建如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6, 21 (6): 580-582.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6.06.026
全文: HTML (2 KB)  PDF (882 KB)  ( 570 )
摘要 ( 204 )
消息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创刊20 周年座谈会会议纪要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6, 21 (6): 583-583.
全文: HTML (1 KB)  PDF  (0 KB)  ( 56 )
摘要 ( 67 )
版权所有 ©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编辑部     皖ICP备09013305号-3
地址:安徽省蚌埠市长淮路287号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233004
电话:0552-3062505 E-mail: cjac2014@vip.163.com
技术支持: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