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Journal of Anatomy and Clinics
 
引用检索 快速检索 DOI 高级检索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承办: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编辑:《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编辑委员会
地址:安徽省蚌埠市长淮路287号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
邮编:233004
电话:0552-3062505
   0552-3053847
Email:cjac2014@vip.163.com
网址:www.cjac.com.cn
名誉总编辑:王坤正
总编辑:周建生
编辑部主任:章新生
出版:《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
    责任公司
国内发行:安徽省蚌埠市邮政局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
     有限公司 (北京399信
     箱,10044)
     代号:BM9107
邮发代号:26-190
定价:每期20.00元,全年240.00元
ISSN 2095-7041
CN 10-1202/R
  各期导读 更多>>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2014, 19 (1)   Published: 2014-02-06
选择 | 合并摘要
卷首语

解剖与临床相结合 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苗华 钟世镇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4, 19 (1): 1-1. ;  doi: 10. 3760/ cma. j. issn. 2095-7041. 2014. 01. 001
全文: HTML (0 KB)  PDF (783 KB)  ( 576 )
摘要 ( 109 )
髋关节发育不良解剖与临床

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解剖学特征及临床意义

周建生 王志岩 官建中 吴敏 张长春 丁海 周新社 肖玉周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4, 19 (1): 2-6.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4.01.002
全文: HTML (0 KB)  PDF (3731 KB)  ( 940 )
摘要 ( 298 )
目的 观察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终末期骨性关节炎患者的髋臼解剖形态特征,探讨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R)中各型髋臼缺损发生的特点和重建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2012年9月60例72髋成人DDH终末期骨性关节炎患者行THR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髋臼解剖形态特征;并以髋臼中心为同心圆,Harris窝底为深度磨削髋臼塑形后,观察髋臼缺损的特点。根据缺损大小和对髋臼假体初始稳定性的影响分别行不植骨、骨泥植骨和结构性植骨治疗。结果 72髋中,20髋呈浅杯状,其中Crowe Ⅰ型14例、Crowe Ⅱ型4例、Crowe Ⅳ型2例,髋臼缺损<10%者15髋、10%~30%者5髋;22髋呈浅盘状,其中Crowe Ⅰ型2例、Crowe Ⅱ型16例、Crowe Ⅲ型4例,髋臼缺损<10%者2髋、10%~30%者16髋、>30%者4髋;20髋呈贝壳状,其中Crowe Ⅱ型3例、Crowe Ⅲ型17例,髋臼缺损<10%者1髋、10%~30%者5髋、>30%者14髋;10髋呈三角状,均为Crowe Ⅳ型,髋臼缺损<10%者8髋、10%~30%者2髋。髋臼缺损<10%者,髋臼假体稳定,未植骨;10%~30%者,髋臼假体较稳定,骨泥植骨;>30%者髋臼假体不稳定,行结构性植骨后假体稳定。结论 成人DDH终末期骨性关节炎的髋臼具有浅杯状、浅盘状、贝壳状和三角状4种解剖形态,这些异常解剖形态的发生除与先天性发育缺陷和后天长期的异常力学环境有关,还与股骨头脱位程度有关;在人工THR中,应根据不同形态髋臼缺损发生的特点和对髋臼假体稳定性的影响确定髋臼重建方法。

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骨囊性变的特征

刘瑞宇 王坤正 尹龙斌 高飞 党晓谦 柏传毅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4, 19 (1): 7-10.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4.01.003
全文: HTML (0 KB)  PDF (972 KB)  ( 1383 )
摘要 ( 318 )
目的 观察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继发骨性关节炎时髋臼骨囊性变的位置和大小,为全髋关节置换术(THR)中髋臼重建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08年11月我院行THR的DDH患者的临床资料,共38例(45髋);以同期行THR的38例(45髋)原发性髋关节骨性关节炎作为对照组,在髋关节正位X线片和螺旋CT扫描片上观察髋臼骨囊性变的位置,测量骨囊性变的大小。结果 DDH组髋关节正位片发现16侧髋臼存在骨囊性变,螺旋CT扫描片发现21侧髋臼存在骨囊性变,髋臼冠状面测定囊变面积为(4.7±5.1)mm2。对照组髋关节正位片发现6侧髋臼存在骨囊性变,螺旋CT片发现10侧髋臼存在骨囊性变,囊变区面积为(1.3±2.4)mm2,两组间骨囊性变的发生率和面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DDH继发骨性关节炎的髋臼存在高发的骨囊性变。在THR髋臼重建过程中应对其进行刮除植骨,否则可能影响到髋臼假体的稳定性。

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下肢长度平衡的调节

陈云苏 张先龙 王琦 王俏杰 蒋垚 邵俊杰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4, 19 (1): 11-14.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4.01.004
全文: HTML (0 KB)  PDF (1294 KB)  ( 643 )
摘要 ( 207 )
目的 探讨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DH)全髋关节置换术(THR)中肢体长度平衡的调整原则及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2年6月行THR治疗的39例(41髋)Crowe Ⅳ型D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双髋脱位情况对其进行分型,按分型设计并实施手术,分析随访结果。结果 根据双髋脱位情况分为4个亚型,其中Ⅰ型2例、Ⅱ型18例、ⅢA型6例、ⅢB型9例、 Ⅳ型4例。术前患者两下肢长度平均差异为5.1 cm, 术后为-1.4 cm。患者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2.4个月。最终随访的平均SF-12健康评分为16分(区间为13~22分)。结论 根据不同分型对Crowe Ⅳ型DDH患者设计个体化重建手术方案,按设计方案可有效调整下肢长度差异。

髋臼结构植骨在Crowe Ⅲ或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朱俊峰 陈晓东 沈超 崔一民 蔡贵泉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4, 19 (1): 15-18.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4.01.005
全文: HTML (0 KB)  PDF (1126 KB)  ( 528 )
摘要 ( 200 )
目的 探讨髋臼结构植骨在Crowe Ⅲ、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DH)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R)中应用的短期效果。方法 对2008年7月—2011年6月,全髋关节置换术(THR)中采用结构性植骨结合非骨水泥臼杯进行髋臼侧重建治疗的38例43髋Crowe Ⅲ型或Ⅳ型DDH患者的短期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男5例(5髋),女33例(38髋),平均年龄41岁。术前Harris评分平均51分,19髋术中联合行转子下横行短缩截骨,平均1.6 cm。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39个月。末次随访Harris评分平均92分。肢体长度差异由术前的平均4.4 cm减少至术后0.7 cm。术后髋关节旋转中心平均下移3.2 cm,内移2.8 cm。所有髋臼假体无松动或感染,髋臼结构植骨块均愈合。术后异位骨化1髋,关节脱位1髋,闭合复位成功。结论 自体结构性植骨结合非骨水泥臼杯重建Crowe Ⅲ、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旋转中心,短期效果令人满意,无植骨不愈合、骨块吸收或松动等并发症。

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Crowe Ⅰ、Ⅱ型髋关节发育不良

王琦 张先龙 蒋垚 陈云苏 沈灏 邵俊杰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4, 19 (1): 19-23.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4.01.006
全文: HTML (0 KB)  PDF (1415 KB)  ( 592 )
摘要 ( 233 )
目的 研究Crowe Ⅰ型和Ⅱ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者行髋关节表面置换术(HRA)的临床结果。方法 前瞻性将2005年3月—2006年12月80例Crowe Ⅰ 型和Ⅱ型DDH患者随机分入HRA组和全髋关节置换术(THR)组。HRA组中3例改行THR、3例失随访,THR组中2例失随访,故34例37髋接受HRA,38例39髋接受THR。在术后6周、3个月、1年,以后每年1次进行随访,接受放射学及临床评价。结果 HRA组和THR组分别平均随访59.4个月(52~70个月)及60.6个月(50~72个月),2组都未出现假体失败。2组间术后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3),但HRA组的屈髋活动度显著优于THR组(P<0.01)。两组间髋臼假体的平均外展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2)。HRA组的髋臼假体直径大于THR组(49.5 mm vs 46.1 mm,P=0.001)。结论 Crowe Ⅰ型和Ⅱ型DDH行HRA的临床结果与THR相近,但HRA术后屈髋活动度更佳,HRA在使用较大股骨假体的同时,髋臼会有额外骨量丢失。
断层解剖与影像

颅中窝脑静脉的显微解剖与影像学观察

邓雪飞 陶伟 朱友余 刘斌 赵红 王峰 韩卉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4, 19 (1): 24-28.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4.01.007
全文: HTML (0 KB)  PDF (2588 KB)  ( 505 )
摘要 ( 298 )
目的 通过颅中窝脑静脉的显微解剖、影像学观察及其对照研究,为经翼点和经眶颧手术入路中脑静脉的保护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分别对30例(60侧)颈内静脉灌注蓝色乳胶的成人尸头湿标本、36例(60侧)DSA静脉相、25例(50侧)CT静脉造影(CTV)和25例(50侧)MR静脉造影(MRV)图像进行观测。结果 以显微解剖观测结果作为评价标准,DSA、CTV和MRV分别能够观察到70%、52%和42%的颅中窝脑静脉;根据颅中窝静脉注入硬脑膜窦处位置的不同,其分为海绵窦型、蝶顶窦型、蝶岩窦型和岩上窦型,各型脑静脉能被影像学手段区分;影像学观测到的大脑中浅静脉数目和分型与显微解剖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前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经翼点和经眶颧手术入路的设计和术中脑静脉的保护。

翼腭窝及其通道的CT影像与断层标本对照研究及临床意义

李培 李晓鹏 韩晓红 付升旗 范锡印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4, 19 (1): 29-32.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4.01.008
全文: HTML (0 KB)  PDF (2079 KB)  ( 757 )
摘要 ( 167 )
目的 观察CT影像和断层标本上对翼腭窝及其通道的解剖学特点,为翼腭窝病变的影像诊断及手术入路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1月翼腭窝及其通道区域未见异常的40名成人检查者的CT影像,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技术进行重建图像。选用成人尸体头颈部标本30例,分别制成连续横、矢、冠状断层(各10例)。分别在CT影像及断层标本上,观察并测量翼腭窝及其通道的长度和宽度等径线。结果 CT影像和断层标本横断层面可清晰显示翼腭窝前、后壁和翼管、蝶腭孔、翼上颌裂等通道,矢状层面能较好显示圆孔和翼腭管及腭大、小管的连续性,冠状层面利于观察翼腭窝内侧、上壁和眶下裂、翼管及其与蝶窦的关系;在经蝶骨体横断层面上的翼腭窝形态较固定,前后径分别为(6.16±0.65)mm和(6.22±0.44)mm,内外侧径分别为(23.10±1.16)mm和(23.34±0.67)mm。翼腭窝及其通道呈对称性,CT影像和断层标本的径线除眶下裂前后径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不同方位的CT影像和断层标本能清楚显示翼腭窝及其通道的解剖学关系,对翼腭窝病变的影像诊断及手术入路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能谱CT测定甲状腺组织碘含量的临床研究

梁德志 朱迪 刘远健 谢晨 韦伟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4, 19 (1): 33-36.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4.01.009
全文: HTML (0 KB)  PDF (1076 KB)  ( 689 )
摘要 ( 127 )
目的 利用宝石CT能谱成像技术(GSI)测量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非瘤区甲状腺组织内碘含量,并与正常甲状腺内碘含量比较,探索甲状腺碘含量与甲状腺疾病的关系。方法 收集北京大学深圳医院2011年8月—2013年7月接受甲状腺能谱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病变患者36例,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1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8例。正常甲状腺对照组15例,为怀疑颈部或颈椎疾病进行能谱CT扫描,无甲状腺功能及结构异常。使用GE公司宝石CT(GE Discovery CT750 HD CT)GSI模式扫描,图像采集后用GSI Viewer浏览器处理,在碘基图中对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病变外正常甲状腺组织及正常对照组甲状腺组织进行测量,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及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探究其碘含量的分布特点。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非瘤区腺体组织与正常甲状腺、结节性甲状腺肿中非瘤区腺体组织与正常甲状腺碘含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中非瘤区腺体组织与结节性甲状腺肿中非瘤区腺体组织的碘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中非瘤区腺体组织与结节性甲状腺肿中非瘤区腺体组织甲状腺碘含量呈“U”型分布。结论 CT能谱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方法,能够无创性地检测人体甲状腺碘含量,此技术将有助于进一步揭示甲状腺碘含量与甲状腺疾病关系。

经眶下裂至圆孔穿刺入路的应用解剖

孙鑫 朱亚文 林建 陶高见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4, 19 (1): 37-40.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4.01.010
全文: HTML (0 KB)  PDF (1690 KB)  ( 1121 )
摘要 ( 193 )
目的 为经眶-圆孔入路行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第二支三叉神经痛提供解剖测量数据。方法 对80个成人头骨经眶-圆孔穿刺入路及相关结构进行了测量与观察,对20个头颅软标本进行在CT引导下模拟操作与观察。结果 在160侧颅骨中,成功穿进圆孔者为122侧,占76.25%;穿刺点位于眶下缘外眦的内侧(0.41±0.11)cm;经穿刺点至圆孔外口的距离为(4.45±0.18)cm,至圆孔内口前缘的距离为(4.99±0.17)cm,至颈动脉沟外侧缘距离为(5.52±0.35)cm。头颅软标本模拟操作穿刺安全有效深度为(5.38±0.25)cm;穿刺针进入圆孔时针与正中矢状面角度为32.2°±2.3°,与冠状面角度为57.2°±2.5°;穿刺针进入眶上裂后端时针与正中矢状面角度为26.0°±1.5°,与冠状面角度为64.5°±1.6°。结论 根据解剖测量数据,在CT引导下经眶下裂至圆孔穿刺法行临床治疗第二支三叉神经痛安全可靠,疗效确切。
临床研究

桡动脉鼻烟窝筋膜穿支皮瓣与骨间背动脉皮瓣修复虎口挛缩的比较

杨大威 张军 姜明久 王鹏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4, 19 (1): 41-45.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4.01.011
全文: HTML (0 KB)  PDF (2943 KB)  ( 481 )
摘要 ( 133 )
目的 比较桡动脉鼻烟窝筋膜穿支皮瓣与骨间背动脉皮瓣修复虎口挛缩的效果。方法 对2004年1月—2012 年6 月收治的35例创伤后虎口挛缩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桡动脉鼻烟窝筋膜穿支皮瓣重建虎口18例(A组),前臂骨间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重建虎口17例(B组);比较2组术后患者皮瓣外观及存活情况,以物理测量评价临床疗效,对组内、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35例皮瓣均成活。A组中2例远端部分浅表坏死,B组中有1 例远端部分坏死、3例远端部分浅表坏死、1例桡神经深支部分损伤。术后6 个月,A组虎口宽度增加(32.11±3.07)mm,虎口角增加58.78°±4.73°,AMA系统拇指功能损害值平均减少17.06%±5.35%;B组虎口宽度增加(31.71±2.57)mm,虎口角成人增加58.82°±3.76°,AMA系统拇指功能损害值平均减少15.96%±4.06%,与术前比较2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但2组治疗前后变化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桡动脉鼻烟窝筋膜穿支皮瓣与骨间背动脉皮瓣修复虎口挛缩效果相近,但在操作简便性及安全性方面桡动脉鼻烟窝筋膜穿支皮瓣修复术略占优势。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足前部软组织缺损

张发惠 宋一平 林松庆 郑和平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4, 19 (1): 46-48.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4.01.012
全文: HTML (0 KB)  PDF (1453 KB)  ( 321 )
摘要 ( 194 )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转位修复足前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2004年1月—2013年1月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转位修复足前部软组织缺损21例,致伤原因:车祸伤8例,砸伤9例,机器伤3例,爆炸伤1例。软组织缺损范围为7.0 cm×5.0 cm~22.0 cm×11.0 cm。旋转点位于外踝上1~3 cm。皮瓣切取范围8.0 cm×6.0 cm~25.0 cm×12.0 cm。部分病例将腓肠神经与受区可供吻合的神经行端端或端侧吻合,以重建皮瓣感觉。结果 所有皮瓣成活。术后皮瓣虽出现不同程度皮瓣肿胀,但在旋转点远侧结扎浅静脉干者肿胀程度明显轻于未结扎者。术后3~4 d出现皮瓣边缘坏死2例,经换药后皮瓣成活,创口Ⅱ期愈合。其余皮瓣及供区植皮均顺利成活,创口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27个月,皮瓣外形满意,足的行走负重功能均恢复,供区外观及运动正常。本组5例行皮神经端侧吻合的患者,患处触痛觉功能多在术后1年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两点辨别觉在8~10 mm。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旋转点低,可以修复足前部软组织缺损创面,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成活率高。将腓肠神经近端与足背皮神经吻合,可改善皮瓣感觉功能。

三维高清腹腔镜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陈海金 俞金龙 黄宗海 林晓华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4, 19 (1): 49-50.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4.01.013
全文: HTML (0 KB)  PDF (671 KB)  ( 249 )
摘要 ( 152 )
目的 探讨3D高清腹腔镜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5月—11月,分别采用3D高清腹腔镜(3D组)和2D高清腹腔镜(2D组)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各30例,对比2组在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费用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3D组手术持续时间为(2.4±0.6)h,2D组为(3.0±0.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3D组术中失血量(70±14)ml,2D组(80±16)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3)。住院费用3D高清腹腔镜组(6.3±1.2)万元, 2D高清腹腔镜组(6.5±1.3)万元,两组相比无统计学上差异(P=0.538)。结论 3D高清腹腔镜能提供清晰的三维立体视觉,良好的深度感,可实现精确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出血量。3D高清视野下能更快地提高外科医生的腹腔镜手术操作能力。
实验研究

循环机械压力诱导下兔椎间盘器官模型ANK蛋白的表达

徐宏光 章平治 宋俊兴 熊寿良 吕坤 钟民 张梦莹 所起凤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4, 19 (1): 51-57.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4.01.014
全文: HTML (0 KB)  PDF (5336 KB)  ( 568 )
摘要 ( 220 )
目的 建立兔椎间盘器官培养模型,在此基础上施以循环机械压力(CMP),观察兔椎间盘器官细胞成活率、组织形态学的变化及ANK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观察外源性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对ANK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 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加力组和对照组,无菌条件下完整取出带部分椎骨的腰段椎间盘,放入含有20%胎牛血清的培养液里进行培养。加力组椎间盘应用加力器对其施以0.2 MPa压力值,每日1次,每次30 min。2组器官模型培养选取0、7、14天3个时间点,HE 染色观察大体组织形态学变化;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BT)染色及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复染检测细胞成活率;Western blot检测ANK蛋白的表达。另外,在加力组培养至第7天时,培养液中加入外源性TGF-β1再培养4 h,Western blot检测ANK蛋白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培养至第7天时,其组织形态学、细胞成活率及ANK蛋白的表达与0天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至第14天时,组织形态学破坏,细胞成活率下降、ANK蛋白的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加力组培养至第7天时,组织形态学无明显变化,但细胞成活率下降、ANK蛋白的表达下调(P值均<0.05);培养至第14天时,组织形态学破坏、细胞成活率下降及ANK蛋白的表达下调均更明显(P值均<0.05)。另外,加力组培养至第7天时加入外源性TGF-β1后,ANK蛋白的表达上调(P<0.05)。结论 CMP载荷可明显增加兔椎间盘器官模型细胞和组织学结构的破坏,使ANK蛋白的表达明显下调,可能与椎间盘退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外源性TGF-β1对ANK蛋白的表达具有正向调控作用,可能对CMP作用导致的退变椎间盘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Beclin 1、LC3-Ⅱ及P62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王丽华 张競 王亮亮 王蓓蓓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4, 19 (1): 58-61.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4.01.015
全文: HTML (0 KB)  PDF (2921 KB)  ( 625 )
摘要 ( 487 )
目的 探讨上皮性卵巢癌中Beclin 1、LC3-Ⅱ及P62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3月我院手术切除并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上皮性卵巢癌标本50例为实验组,同期手术切除正常卵巢组织20例作为对照,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标本中Beclin 1、LC3-Ⅱ及P6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Beclin 1、LC3-Ⅱ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00%(23/50)和42.00%(21/50),低于正常卵巢组织的95.00%(19/20)和85.00%(17/20);而P6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2.00%(36/50),高于正常卵巢组织的10.00%(2/2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Beclin 1、LC3-Ⅱ蛋白的表达与FIGO分期、病理分级具有相关性(P<0.05),而P62蛋白的表达与FIGO分期具有相关性(P<0.05)。Beclin 1蛋白和LC3-Ⅱ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P62蛋白的表达与Beclin 1、LC3-Ⅱ蛋白均呈负相关(P<0.01)。 结论 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Beclin 1、LC3-Ⅱ和P62蛋白的异常表达,可导致自噬体形成减少和自噬功能减弱;可能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不良有关。
短篇论著

甲状腺手术后呼吸道梗阻21例临床分析

费国猛 李保良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4, 19 (1): 62-63.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4.01.016
全文: HTML (0 KB)  PDF (791 KB)  ( 522 )
摘要 ( 149 )
目的 探讨甲状腺切除术后并发呼吸道梗阻的原因及救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2月—2012年2月行甲状腺切除术的1 100例患者中21例术后并发呼吸道梗阻的临床资料。21例中,18例行气管插管并气管切开术,3例拆除缝线行探查手术。结果 21例甲状腺手术后呼吸梗阻中因切口出血9例,气管塌陷6例,气管痉挛3例,喉头水肿2例,喉返神经损伤1例,均发现及时,经及时救治,患者呼吸道梗阻解除,生命体征稳定,手术切口均愈合。结论 甲状腺手术后呼吸道梗阻的常见原因是切口出血、气管软化和喉头水肿,一旦发生,应及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以维持呼吸道通畅。

上臂前正中切口前侧入路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干骨折16例

汤艳 黄立新 徐杰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4, 19 (1): 64-66.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4.01.017
全文: HTML (0 KB)  PDF (1196 KB)  ( 818 )
摘要 ( 135 )
目的 观察上臂前正中切口前侧入路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7年9月—2013年2月收治的16例肱骨干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AO分型A型8例、B型6例、C型2例,均采用上臂前正中切口肱肌劈开前侧入路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术后6个月采用Rodriguez标准评定疗效。结果 1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重要血管、神经损伤,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6~24个月,平均14个月。无骨折不愈合及内固定断裂。骨折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3.5个月。术后6个月根据Rodriguez标准评定疗效:优13例,良3例。结论 上臂前正中切口前侧入路治疗肱骨干骨折,显露方便、清晰,易于钢板置入,利于骨折愈合。
综述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防治

董玉雷 翁习生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4, 19 (1): 67-70.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4.01.018
全文: HTML (0 KB)  PDF (725 KB)  ( 568 )
摘要 ( 264 )
目的 总结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脱位的危险因素及防治策略。方法 查阅近年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相关文献,分析术后脱位的危险因素及目前的预防策略进展。总结对于反复脱位的病例采用的治疗方式。结果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患者因素、手术因素、假体设计、软组织张力等。防治措施包括辨别患者的风险因素,避免假体组件位置不良,注意髋部的软组织平衡,确保足够的股骨偏心距,恢复髋部的生物力学环境,最大化头、颈率,对于脱位高风险患者,使用限制性髋臼组件。结论 针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高危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降低术后脱位的风险。一旦出现脱位,辨别髋关节不稳定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矫正,才能取得治疗的成功。

高频超声在周围神经损伤与再生诊断的应用进展

黄韶敏 陈琳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4, 19 (1): 71-74.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4.01.019
全文: HTML (0 KB)  PDF (708 KB)  ( 488 )
摘要 ( 173 )
目的 总结高频超声在周围神经损伤与再生诊断领域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高频超声”、“周围神经损伤”和“神经再生”作为关键词,在Elsevier ScienceDirecr、EBSCO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检索近年发表的相关文章,并对高频超声在周围神经损伤领域诊断进展情况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高频超声诊断周围神经损伤临床上具有多元的方法;临床上神经多平面性损伤很难通过电生理以及其他方式进行诊断,但利用超声检查可诊断出多节段损伤,避免治疗的盲目性、减少手术次数并为手术提供了明确的手术入路。结论 尽管对周围神经损伤的认识已相当成熟,但其早期诊断方法在临床上尚存在争议及进步空间。如何利用高频超声在术前有形态学证据诊断神经损伤成为高频超声之优势。

超声造影及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睾丸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陈彪 李国杰 朱向明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4, 19 (1): 75-78.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4.01.020
全文: HTML (0 KB)  PDF (717 KB)  ( 760 )
摘要 ( 187 )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及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睾丸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方法 查阅近年来超声造影及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应用于睾丸疾病诊断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在二维高频灰阶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基础上,超声造影可提高睾丸扭转、表皮样囊肿、梗死和脓肿等睾丸疾病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超声弹性成像能反映组织的相对软硬度,对良恶性病变具有一定的鉴别价值。结论 超声造影及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以提高睾丸疾病诊断的符合率,并能进一步提高睾丸良恶性病变诊断的准确性。
解剖与临床知识讲座

不同年龄段小儿髋关节异常的治疗策略

陈博昌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4, 19 (1): 79-81.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4.01.021
全文: HTML (0 KB)  PDF (1628 KB)  ( 1065 )
摘要 ( 123 )

腮腺手术的应用解剖与临床

廖建春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4, 19 (1): 82-85.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4.01.022
全文: HTML (0 KB)  PDF (1228 KB)  ( 1559 )
摘要 ( 138 )
版权所有 ©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编辑部     皖ICP备09013305号-3
地址:安徽省蚌埠市长淮路287号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233004
电话:0552-3062505 E-mail: cjac2014@vip.163.com
技术支持: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