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Journal of Anatomy and Clinics
 
引用检索 快速检索 DOI 高级检索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承办: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编辑:《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编辑委员会
地址:安徽省蚌埠市长淮路287号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
邮编:233004
电话:0552-3062505
   0552-3053847
Email:cjac2014@vip.163.com
网址:www.cjac.com.cn
名誉总编辑:王坤正
总编辑:周建生
编辑部主任:章新生
出版:《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
    责任公司
国内发行:安徽省蚌埠市邮政局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
     有限公司 (北京399信
     箱,10044)
     代号:BM9107
邮发代号:26-190
定价:每期20.00元,全年240.00元
ISSN 2095-7041
CN 10-1202/R
  各期导读 更多>>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2015, 20 (2)   Published: 2015-04-06
选择 | 合并摘要
本刊特稿

解剖与临床相结合不懈的践行者———深切缅怀《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名誉总编辑苗华教

本刊编辑部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5, 20 (2): 89-89.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5.02.001
全文: HTML (3 KB)  PDF (1129 KB)  ( 408 )
摘要 ( 246 )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名誉总编辑,原蚌埠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主任、临床应用解剖研究所所长苗华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5年2月9日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不幸辞世,享年81岁。 苗华教授1934年12月18日生于江苏睢宁,1959年7月毕业于安徽医学院医疗系。1959—1996年在蚌埠医学院工作,1988—1996年期间担任蚌埠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主任、临床应用解剖研究所所长,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6年创办《解剖与临床》杂志,任第一至第五届编委会总编辑,并任更名后《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第六届编委会名誉总编辑。
四肢创伤流行病学专题

中国西北与东北地区2010—2011年成人尺、桡骨远端骨折的流行病学对比 Hot!

殷兵, 李福安, 郝宏毅, 张建路, 高忠礼, 毕郑刚, 周晟, 赵德伟, 迟晓飞李富青, 王坤正, 郝定均, 王国选, 王锦华, 王自立, 张英泽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5, 20 (2): 90-93.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5.02.002
全文: HTML (3 KB)  PDF (875 KB)  ( 506 )
摘要 ( 349 )
目的 对比分析中国西北地区与东北地区成人尺、桡骨远端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利用医学影像计算机存档与传输系统及病案查询系统收集2010年1月—2011年12月西北地区与东北地区14家医院诊治的成人尺、桡骨远端骨折资料。将西北地区10家医院资料定为西北组,东北地区4家医院病例资料定为东北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各年龄段骨折例数及骨折AO分型等。结果 共收集病例5 197例,其中西北组3 278例,男1 675例(51.1%),女1 603例(48.9%);东北组1 919例,男771(40.2%),女1 148例(59.8%);两组性别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945,P<0.01)。西北组和东北组患者年龄中位数分别为45.0岁(16~96岁)和55.0岁(16~97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4.926,P<0.01);两组均以51~60岁年龄段患者为最多,构成比分别为19.3%(632/3 278)和27.4%(525/1 919);西北组青壮年(16~60岁)和老年(>60岁)患者分别为2 607例(79.5%)和671例(20.5%),东北组为1 273例(66.3%)和646例(3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364,P<0.01)。两组左侧骨折均多于右侧,且高发类型均为23-A型,其中西北组A型骨折占48.0%(1 574/3 278),东北组为61.8% (1 185/1 919),两组骨折类型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976, P<0.01)。结论 西北地区成人尺、桡骨骨折中男性多于女性,东北地区是女性多于男性,两地区均以51~60岁年龄段构成比最高,以23-A型为高发类型,且左侧均多于右侧。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2003—2012年成人胫骨近端骨折的流行病学调查 Hot!

刘松, 杨宗酉, 陈伟, 殷兵, 刘磊, 孙家元, 王海立, 朱燕宾李彦森, 赵海涛, 张英泽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5, 20 (2): 94-97.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5.02.003
全文: HTML (3 KB)  PDF (911 KB)  ( 466 )
摘要 ( 356 )
目的 调查成人胫骨近端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并分析其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医学影像计算机存档与传输系统及病案查询系统,收集2003年1月—2012年12月10年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骨科诊治的胫骨近端骨折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003—2007年资料定为Ⅰ组,2008—2012年资料定为Ⅱ组,统计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类型等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0年间,共诊治成人骨折107 648例,其中胫腓骨骨折18 432例,胫骨近端骨折3 655例,占同期胫腓骨骨折的19.8%(3 665/18 432),占全身骨折的3.4%(3 655/107 648)。3 655例成人胫骨近端骨折中,男性占70.5%(2 575/3 655),31~40岁组共707例,构成比最高(27.5%);女性占29.5%(1 080/3 655),41~50岁组共224例,构成比最高(20.7%)。按AO分型,41-A1型1 227例,构成比最高(33.6%)。关节内骨折1 651例,其中男1 150例,女501例;关节外骨折2 004例,男1 425例,女579例,男女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18, P>0.05)。Ⅰ、Ⅱ组分别为1 909例和1 746例,分别占同期胫腓骨骨折的18.7%(1 909/10 234)和21.3%(1 746/8 1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64, P<0.01);分别占全身骨折的3.4%(1 909/55 423)和3.3%(1 746/52 2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84, P>0.05)。Ⅰ、Ⅱ组男女比例分别为2.5∶1(1 371/538)和2.2∶1(1 204/5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 =3.583, P>0.05);60岁以上年龄段构成比分别为8.4%(161/1 909)和12.8%(224/1 7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697, P<0.01)。Ⅱ组41-B型构成比(39.5%,690/1 746)高于Ⅰ组(35.1%,671/1 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5, P<0.01);Ⅱ组41-C型构成比(16.1%,281/1 746)低于Ⅰ组(19.0%, 362/1 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77, P<0.05)。结论 近10年,成人胫骨近端骨折占胫腓骨骨折的19.8%,占全身骨折的3.4%。男性约占70%,多见于31~40岁;女性约占30%,多见于41~50岁。前后5年相比,60岁以上年龄段构成比升高了4.4%,关节内骨折和关节外骨折的构成比未发生明显变化。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2008—2012年儿童胫骨近端骨折的临床调查 Hot!

田野, 董天华, 殷兵, 朱燕宾, 张飞, 刘勃, 陈霄, 杨光, 刘松, 杨宗酉孙家元, 刘磊, 张晓琳, 张英泽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5, 20 (2): 98-101.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5.02.004
全文: HTML (3 KB)  PDF (864 KB)  ( 445 )
摘要 ( 183 )
目的 调查并分析2008—2012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儿童胫骨近端骨折的年龄、性别特征及结构分布情况。方法 对2008年1月—2012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新鲜儿童胫骨近端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儿按年龄分为4个年龄段:<3岁、3~6岁、7~11岁、12~16岁。记录不同年龄段患儿的性别及骨折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儿童长骨骨折(AO/PCCF)分型等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年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共诊治儿童骨折8 987例,其中胫腓骨骨折1 163例,胫骨近端骨折118例;胫骨近端骨折占儿童全身骨折的1.3%(118/8 987),占儿童胫腓骨骨折的10.1%(118/1 163)。118例胫骨近端骨折患儿中,男性80例(67.8%),女性38例(32.2%),男性多于女性。随患儿年龄增加,其骨折所占比例呈增高趋势。胫骨近端骨折男女高发年龄均为12~16岁,年龄段构成比52.5%(62/118)。骨折AO/PCCF分型中,41t-E型骨折78例(66.1%,78/118),其中41t-E/7型骨折最多,45例(38.1%,45/118);41t-M型40例(33.9%,40/118),其中41t-M/2型和41t-M/7型较多,各17例(14.4%,17/118)。不同年龄段41t-E/7型、41t-M/2型骨折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57, Hc=32.702, P值均<0.05)。结论儿童胫骨近端骨折男性多于女性,好发年龄为12~16岁,高发骨折类型为41t-E型,尤其是41t-E/7型。儿童胫骨近端骨折的重点预防人群为大龄男性儿童。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2008—2012年成人浮膝损伤的流行病学调查 Hot!

张飞, 董天华, 陈伟, 刘勃, 田野, 朱燕宾, 陈霄杨宗酉, 杨光, 刘松, 张英泽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5, 20 (2): 102-105.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5.02.005
全文: HTML (3 KB)  PDF (902 KB)  ( 399 )
摘要 ( 300 )
目的 分析2008—2012年成人浮膝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青年患者与中老年患者性别、合并骨折及骨折类型构成的差异,为此类骨折的诊治、预防等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间诊治的成人(≥16岁)浮膝损伤患者资料,排除陈旧骨折、病理骨折及假体周围骨折等。所有影像资料由经过培训的4名本院骨科住院医师进行整理分型,并由本院2名骨科主任医师及1名放射科主任医师进行监督检验,统计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及合并骨折等数据。≤45岁患者为青年组,>45岁患者为中老年组。结果 5年间共诊治成人浮膝损伤204例208侧,占成人全身骨折的0.40%(204/52 225),占成人股骨骨折的3.93%(204/5 196),占成人胫腓骨骨折2.49%(204/8 199)。其中男173例,女31例;年龄16~85岁;青年组153例,中老年组51例。青年患者和中老年患者中均以男性为主,分别占90.20%(138/153)和68.63%(3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08,P<0.01)。浮膝损伤患者中131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占浮膝损伤患者的64.22%(131/204),主要为合并足部骨折37例,尺桡骨骨折33例,骨盆-髋臼骨折31例,股骨近端骨折25例,对侧股骨骨折25例等;其中青年组合并其他部位骨折95例,中老年组36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202,P>0.05)。FraserⅠ型骨折87侧,Ⅱ型骨折121侧,青年组与中老年组患者FraserⅠ型、Ⅱa型、Ⅱb型、Ⅱc型分别是70、40、16、30侧和17、12、5、18侧,两组各型骨折构成比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χ2=5.502,P>0.05);Ⅱ型骨折中Ⅱb型骨折最少(21侧),Ⅱa、Ⅱc型骨折所占比例相近,但青年患者Ⅱa型(46.51%,40/86)骨折多于Ⅱc型(34.88%,30/86)骨折,中老年患者中Ⅱc型(51.43%,18/35)骨折较Ⅱa型(34.29%,12/35)骨折更多。结论 青年男性为浮膝损伤的高危人群,常合并其他部位骨折。胫骨平台较股骨髁发生骨折的风险高,且骨折风险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
断层解剖与影像

岛叶与锥体束空间关系的影像学和解剖学研究

蒋辰, 牛朝诗, 邓雪飞, 韩卉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5, 20 (2): 106-111.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5.02.006
全文: HTML (3 KB)  PDF (2074 KB)  ( 538 )
摘要 ( 299 )
目的 研究岛叶与锥体束的空间位置关系,为岛叶病变手术中保护锥体束和减少术后运动功能障碍提供指导。方法 2013年3—10月,选取10例健康志愿者采用MR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重建锥体束影像,选取6例成人颅脑标本运用Klingler白质纤维解剖技术解剖岛叶区域显露内囊和放射冠,在标本上进行断层解剖观察并测量岛叶标志点与内囊和放射冠的间距,结合MRI与解剖观察结果,对岛叶与锥体束的空间位置关系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 岛叶标志点在颅脑标本和MRI中均容易辨认。DTT重建影像显示锥体束经过了岛叶后上部的深部。在解剖标本利用上中央岛点(UCIP)和后下岛点(PIIP)间连线将岛叶划分成前下部和后上部两个区域。岛叶后上部皮层与锥体束之间为最外囊、屏状核和外囊,而无壳核和苍白球。UCIP和后上岛点(PSIP)距其深部的放射冠分别为(5.0±0.3 )mm和(4.7±0.3)mm,PIIP距其深部的内囊后肢(5.7±0.5)mm。结论 利用UCIP和PIIP连线所划分出的岛叶后上部因毗邻锥体束是手术危险区域。岛叶危险区域的划分有助于术前评估手术风险和预后,术中保护锥体束,降低术后运动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颈椎间盘突出程度与颈椎X线片相关指标测量值的相关性研究

蒋维利, 申才良, 董福龙, 章仁杰, 汪军, 朱晓红, 张华庆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5, 20 (2): 112-117.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5.02.007
全文: HTML (3 KB)  PDF (1957 KB)  ( 605 )
摘要 ( 407 )
目的 探讨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椎X线片相关指标与椎间盘突出导致的颈脊髓压迫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4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诊治的60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男性,年龄42~65岁,平均(54.8±9.3)岁。在颈椎MRI矢状位成像上按照颈脊髓受压的比例(E值)分为Ⅰ组、Ⅱ组及Ⅲ组。在颈椎MRI横断面成像上测量并计算颈髓横切面积(S1)与有效椎管横切面积(S0)的比值,以此判断椎间盘突出程度;在不同体位颈椎X线摄片上测量责任椎间隙的活动度值(B值)、椎间隙前缘高度(D值)、颈椎C2~7 Cobb角及椎间孔面积(M值)等相关指标。采用直线相关回归分析颈椎间盘突出程度与各观测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3组间S1/S0值、E值、B值、D值、C2~7 Cobb角和M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4.187、112.789、7.232、3.778、3.232、15.813,P值均<0.05)。随着S1/S0值的增加,E值、B值、D值、C2~7 Cobb角和M值均逐渐减小,提示责任椎间隙E值、B值、D值、C2~7 Cobb角、M值与S1/S0值均呈负相关性(R值分别为-0.821、-0.581、-0.378、-0.419、-0.576,P值均<0.0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B值、D值、M值是S1/S0的3个独立影响因素,S1/S0值的预测方程为^Y=118.955-1.348X1-2.850X2-0.541X3(复相关系数R=0.742,决定系数R2=0.550,F=22.841,P<0.01),回归模型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体位颈椎X线摄片的相关指标B值、D值、M值是影响脊髓型颈椎病椎间盘退变突出程度的独立因素,对评估单节段脊髓型颈椎间盘突出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诊断价值;采用D值、B值及M值为3个自变量指标,可对椎间盘突出进行预测。
临床研究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及功能与再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苏江利, 亓立峰, 张锐, 曲怀谦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5, 20 (2): 118-122.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5.02.008
全文: HTML (3 KB)  PDF (1253 KB)  ( 393 )
摘要 ( 178 )
目的 探讨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sICAS)患者颅内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功能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与术后颅内动脉再狭窄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0月聊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因sICAS行颅内动脉支架置入术的87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87例患者中,男48例,女39例;年龄 48~81岁。均采用颅内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术后1年行头颈CTA检查,根据患者颅内动脉狭窄情况分为再狭窄组和无狭窄组,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后1年外周血EPCs的数量、黏附能力、迁移能力,以及VEGF水平进行测定,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87例sICAS患者均成功行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术后1年行头颈CTA检查显示,无狭窄组64例,再狭窄组23例,其中14例患者再狭窄>50%。再狭窄组与无狭窄组比较,术后1年外周血中 EPCs 数量分别为(36.5 ±4.8) 个/mL、 (65.6 ± 6.7) 个/mL,细胞黏附数量分别为(27.4 ± 7.3) 个/mL、(58.5 ± 9.4) 个/mL,迁移数量分别为(13.6±3.7) 个/mL、 (24.7±6.8) 个/mL, VEGF的水平(57.79±13.53) pg/mL、(94.36±17.57)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9.110、14.376、7.425 、9.051, P值均<0.05)。结论 sICAS患者采用颅内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后,EPCs数量、黏附能力、迁移能力及VEGF水平明显下降的患者,发生血管再狭窄的风险增加;术后检测EPCs、VEGF水平对预测发生血管再狭窄的可能性和判断患者的远期预后可能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Focus超声刀在下咽癌及颈淋巴结清扫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姚遥, 刘业海, 吴开乐, 高朝兵, 赵益, 李培培, 吴静, 李亦凡, 王杨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5, 20 (2): 123-126.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5.02.009
全文: HTML (3 KB)  PDF (1550 KB)  ( 420 )
摘要 ( 169 )
目的 探讨Focus超声刀在下咽癌及颈淋巴结清扫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同一手术组完成的59例下咽癌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Focus超声刀进行切割、止血26例(超声刀组),采用电刀及传统结扎、缝合手术33例(传统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颈部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超声刀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93.69±43.16)min、(82.85±14.04)mL、(54.46±8.17)mL、(15.00±5.70)d,传统组分别为(303.27±26.24)min、(132.85±10.83)mL、(94.82±13.04)mL、(22.79±12.45)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393、15.454、14.522、3.193, P值均<0.01)。 两组颈部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用Focus超声刀行下咽癌及颈淋巴结清扫术安全可靠,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不影响颈部淋巴结清扫数目、手术时间短、术后渗出少及痊愈快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75例胸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临床分析

张雷, 刘学刚, 唐震, 王祖义, 李小军, 施超, 刘戈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5, 20 (2): 127-131.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5.02.010
全文: HTML (3 KB)  PDF (1015 KB)  ( 486 )
摘要 ( 205 )
目的 总结胸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方案以及经验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2013年10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胸外科收治的75例各类胸主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升主动脉+主动脉全弓置换手术3例、升主动脉+主动脉半弓置换手术6例;26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体外循环下人工血管置换8例、腔内隔绝术18例;22例风湿性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升主动脉瘤样扩张患者(升主动脉直径>5 cm),行升主动脉置换+主动脉瓣置换术13例、升主动脉包裹+主动脉瓣置换术9例;17例马凡综合征患者行Bentall手术;1例升主动脉瘤合并先天性主动脉弓缩窄(导管后型)、主动脉瓣反流患者,在完成Bentall手术后行升主动脉至双侧股动脉搭桥手术。结果 75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手术时间65~280 min,平均(166.5±76.7)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8~138 min,平均(78.5±33.4)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24~106 min,平均(53.1±18.7)min。1例行升主动脉+主动脉全弓置换手术患者因术后出血、多器官衰竭死亡。2例Bentall手术者因术后出血较多予二次手术止血。术后肺部感染3例、肾功能衰竭2例、短暂性室性心动过速1例、顽固性电解质紊乱1例,予积极对症治疗,均痊愈。行腔内隔绝术患者术后未见血管内漏及支架移位等并发症。65例获随访,随访6~110个月,平均(50.2±10.8)个月。随访期间,1例出现肠梗阻患者经保守治疗痊愈,1例因脑梗塞死亡,其余患者恢复满意,生活质量与治疗前相比,均得到显著提高。结论 胸主动脉瘤种类较多,在进行胸主动脉瘤的治疗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

三点法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王康华, 程远, 蒋泽生, 刘海燕, 俞金龙, 陈海金, 潘明新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5, 20 (2): 132-135.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5.02.011
全文: HTML (3 KB)  PDF (1388 KB)  ( 367 )
摘要 ( 216 )
目的 探讨根据胆囊三角解剖特点设计的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SILC)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3年3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二科采用“三点法”经脐SILC治疗的204例胆囊良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5例、女119例,年龄23~68岁、平均47岁;胆囊结石176例,胆囊息肉21例,胆囊结石和息肉并存者3例,胆囊腺肌病4例。结果 204例中,198例获得成功,术中胆囊三角均暴露良好,手术成功率为97.1%(198/204);4例在剑突下增加1个操作孔,2例中转开腹。198例手术成功患者均随访1个月,均恢复良好,无腹痛、发热、胆漏、出血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2周复查,手术切口处未见明显手术瘢痕。结论 根据胆囊三角解剖特点设计的经脐SILC能够在术中良好地暴露胆囊三角,该方法操作简单、安全、可行性好,性价比高,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方法。

辛伐他汀干预临床前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程进展的临床研究

陈世远, 王孝高, 聂中林, 卢冉, 官泽宇, 刘春江, 高涌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5, 20 (2): 136-138.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5.02.012
全文: HTML (3 KB)  PDF (850 KB)  ( 290 )
摘要 ( 194 )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临床前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程进展的干预作用。方法 对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151位临床前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老年患者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依自愿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予一般性生活指导(清淡饮食+进行体育锻炼),观察组(87例)予一般性生活指导+口服辛伐他汀(10 mg/d)。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9、18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踝肱指数(ABI)、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进行观测比较。结果 进行干预前、干预后9个月及18个月两组的CIMT未见明显变化,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进行干预前、干预后9个月两组的ABI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18个月,观察组ABI高于对照组[(0.96±0.18) vs (0.9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干预前两组的baPWV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9、18个月,观察组baPWV低于对照组[(1 408.0±172.5)cm/s vs (1 517.7±171.7)cm/s],[(1 381.1±176.1)cm/s vs (1 501.7±185.3)c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辛伐他汀有提高ABI及减小baPWV的作用,对临床前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病情进展有缓解作用。

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结石影响因素分析

左泽平, 方军, 宇洪涛, 钱俊杰, 朱金海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5, 20 (2): 139-141.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5.02.013
全文: HTML (3 KB)  PDF (846 KB)  ( 292 )
摘要 ( 165 )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URSL)治疗复杂性输尿管结石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3年7月铜陵市人民医院采用URSL治疗的132例复杂性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1周复查输尿管B超或腹部X线平片显示无结石残留或结石<3 mm为成功、反之为失败的标准分组,其中手术成功111例为成功组、失败21例为失败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 病程长短(>8周 vs≤8周)、结石嵌顿与否、结石大小(>1.2 cm vs≤1.2 cm)等指标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是影响URSL治疗输尿管结石疗效的主要因素。结论 病程长、结石嵌顿、结石较大等因素直接影响URSL的效果;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可减少输尿管镜碎石术的失败比例。
实验研究

两种脓毒症模型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与其早期生存率的关系

毕志斐, 陆利, 胡晓琴, 龙女, 杨桂姣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5, 20 (2): 142-145.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5.02.014
全文: HTML (3 KB)  PDF (891 KB)  ( 283 )
摘要 ( 229 )
目的 探讨盲肠结扎穿孔(CLP)、腹腔持续置管引流(CASP)脓毒症模型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与其早期生存率的关系。方法 将60只雄性BALB/c小鼠编号,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即假手术组(Sham组)、CLP组、CASP组,各20只。CLP组小鼠麻醉后,于中下腹正中线做纵行切口,充分暴露并结扎盲肠,用18 G注射器针头在结扎部位远端穿孔并来回贯穿2次,将少量肠内容物挤出,回纳盲肠,缝合腹壁切口。CASP组术前准备、开腹方式同CLP模型,暴露小鼠升结肠系膜,在其对侧处插入静脉导管,退出针芯,荷包缝合并固定、剪断静脉导管,将游离端放置于腹腔内。用棉签挤压肠管,使少量肠内容物从导管口溢出,以确认导管通畅。Sham组术前准备、开腹、术后处理同CLP组,不行盲肠结扎、穿孔。观察各组小鼠术后12、24、36、48、60、72 h的生存率。术后6 h采集各组小鼠尾静脉血,采用ELISA检测血清IL-6,比较此时间点3组存活小鼠间IL-6水平以及CLP组、CASP组的存活和死亡小鼠间IL-6水平。结果 Sham组、CLP组和CASP组术后72 h生存率分别是100.0%(20/20)、45.0%(9/20)和10.0%(2/20),3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970,P<0.01),两两比较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组小鼠生存时间曲线经Log-rank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030,P<0.05)。术后6 h,Sham组、CLP组、CASP组存活小鼠血清IL-6水平分别是(36.62±10.30)ng/L、(2 443.47±970.50)ng/L、(4 057.93±827.41)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c=29.270,P<0.01);CLP组和CASP组各组内存活小鼠血清IL-6水平平均分别为(1 348.80±276.25)ng/L、2 100.00 ng/L,明显低于死亡小鼠的(3 157.29±330.94)ng/L、(4 275.48±512.71)ng/L,CL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71,P<0.01)。结论 两种脓毒症模型小鼠的转归都有一定的病死率,较好地模拟了脓毒症的病理生理过程,CLP模型侧重于模拟局限性腹腔脓肿,CASP模型则侧重于模拟弥漫性腹膜炎。CLP组模型术后6 h血清IL-6水平较低的小鼠,术后72 h生存率较高。

三种液体限制性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浆白细胞介素-4、-10的影响

孟涛, 王振杰, 房漫军, 杜召辉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5, 20 (2): 146-149.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5.02.015
全文: HTML (3 KB)  PDF (875 KB)  ( 220 )
摘要 ( 219 )
目的 探讨晶体、胶体及晶体胶体复合液限制性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浆白细胞介素-4(IL-4)和IL-10的影响。方法 将24只健康SD大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乳酸钠林格液复苏组(晶体组),羟乙基淀粉复苏组(胶体组),乳酸钠林格液与羟乙基淀粉共同复苏组(晶胶组)进行实验研究。3个实验复苏组先通过从大鼠股动脉放血制作失血性休克模型,分别在休克开始前(T0)、休克大鼠平均动脉压(MAP)在40 mmHg维持30 min时(T1)、MAP在60 mmHg维持30 min时(T2)、MAP在80 mmHg维持60 min时(T3)以及复苏成功24 h后(T4)取大鼠外周血,对照组只在实验前和相当于实验组的T4时点取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IL-4和IL-10水平。结果 各组大鼠周龄、体质量及实验前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各组大鼠在T0时点及各实验组在T1、T2时点血浆IL-4和IL-10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复苏过程中,晶体组和胶体组血浆IL-4和IL-10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T3和T4时点晶胶组血浆IL-4和IL-10的水平均较晶体组和胶体组升高,T4时点对照组血浆IL-4和IL-10的水平均较晶体组和胶体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3种液体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进行限制性复苏的过程中,晶胶液相对于晶体液、胶体液能更好地促进休克机体抑炎介质的释放,是一种相对较理想的复苏液体。
短篇论著

自稳型颈椎融合器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初步观察

刘镇, 江兵, 潘宏, 江中华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5, 20 (2): 150-152.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5.02.016
全文: HTML (3 KB)  PDF (1457 KB)  ( 420 )
摘要 ( 151 )
目的 观察自稳型颈椎融合器在颈椎间盘突出症前路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06月—2013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骨科收治颈椎间盘突出症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30~79岁,平均54岁;C3/4 3例,C4/5 6例,C5/6 8例,C6/7 3例,C3/4C4/5 2例,C4/5C5/6 5例,C5/6C6/7 3例。均采用椎间盘切除、自稳型颈椎椎间融合器治疗。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Suk法评定骨性融合,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定疗效。结果 本组30例患者随访3~18个月,平均12个月,无相关术后并发症发生。Suk法X线评价所有患者达到骨性融合,平均融合时间4.26个月。术后1周、3个月JOA评分分别为(16.22±1.61)分和(16.46±1.52)分,较术前(11.50±2.10)分均明显升高,经配对t检验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510、10.810, P值均<0.01)。随访期间未出现融合器移位、椎间隙高度降低等情况。结论 自稳型颈椎融合器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锁定钛板固定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一期治疗开放性RüediAllgwerⅡ、Ⅲ型Pilon骨折的临床应用

雷震, 侯之启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5, 20 (2): 153-156.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5.02.017
全文: HTML (3 KB)  PDF (1768 KB)  ( 325 )
摘要 ( 138 )
目的 探讨锁定钛板(LCP)固定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一期覆盖创面,二期应用植皮或皮瓣转移技术修复创面治疗开放性Rüedi-AllgwerⅡ、Ⅲ型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 年1 月—2012 年12 月佛山市南海区第六人医院骨科收治的62例开放性Rüedi-AllgwerⅡ、Ⅲ型Pilo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33例,采用一期伤口清创,胫骨骨折LCP固定联合VSD覆盖创面,二期应用植皮或皮瓣转移技术修复创面。对照组29例,采用一期伤口清创、外固定架临时固定胫腓骨,术后换药;二期胫腓骨骨折钛板固定+植皮或皮瓣转移技术修复创面。采用秩和检验、t检验和χ2检验,对比观察2组患者一次性植皮成功率、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关节面复位情况、下肢力线恢复情况,并采Kofoed评分法评定踝关节功能。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33例中,二期植皮一次成功率78.8%(26/33);患者住院时间为2~9周,中位时间为3.8(2.4,3.5)周;28例获随访10~24个月,平均12.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8~21周,中位时间为15.6(8.5,9.5)周,术后关节面复位评定优良率82.1%(23/28),下肢力线评定优良率89.3%(25/28),踝关节功能评定优良率82.1%(23/28)。对照组29中,二期植皮一次成功率75.9%(22/29);患者住院时间为3~15周,中位时间为5.2(3.6,7.0)周;26例获得随访9~36个月,平均19.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9~32周,中位时间为19.3(10.9,16.0)周,术后关节面复位评定优良率69.2%(18/26),下肢力线评定优良率80.8%(21/26),踝关节功能评定优良率76.9%(20/26)。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住院周期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骨折愈合时间=5.685,Z住院时间=4.308,P值均<0.05),2组患者一次植皮成功率和术后关节面复位评定、下肢力线评定、踝关节功能评定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应用LCP固定联合VSD技术一期覆盖创面,二期应用植皮或皮瓣转移技术修复创面治疗开放性Rüedi-AllgwerⅡ、Ⅲ型Pilon骨折,能缩短胫骨骨折愈合的时间、住院时间,较好地恢复踝关节功能,近期疗效满意,是治疗开放性Rüedi-AllgwerⅡ、Ⅲ型Pilon胫骨骨折的首选方法之一。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与常规创面敷料换药治疗糖尿病患者四肢创面的比较

宋健, 喻爱喜, 漆白文, 李宗焕, 赵勇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5, 20 (2): 157-159.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5.02.018
全文: HTML (3 KB)  PDF (1268 KB)  ( 507 )
摘要 ( 193 )
目的 比较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和常规敷料换药在糖尿病患者四肢慢性创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2014年3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显微骨科收治的464例伴有四肢开放性伤口不愈合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VSD技术治疗240例(VSD组),应用常规敷料覆盖创面换药治疗224例(传统治疗组)。观察2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率、治疗费用及治疗后的复发率,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对观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VSD组240例,创面愈合234例,创面愈合率97.5%,创面愈合时间12.6~24.2 d,平均(16.4±1.5)d;6例创面不愈合的患者二期行局部皮瓣转位术后治愈。患者住院期间所产生的费用为7 500~12 000元,平均为(9 200.0±100.2)元。传统治疗组224例,创面愈合192例,创面愈合率85.7%;创面愈合时间22.3~36.4 d,平均(30.6±3.5)d。32例创面不愈合的患者二期行局部皮瓣转位术后治愈。患者住院期间所产生的费用为9 500~14 000元,平均为(12 000.0±182.6)元。VSD组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传统治疗组(χ2=25.78,P<0.05);在创面愈合患者中,VSD组创面愈合时间及治疗费用均明显低于传统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时间=56.80,t费用= 86.10,P值均<0.05)。本组46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3~5个月,平均4个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无变态反应发生。在创面愈合患者中,VSD组患者创面复发3例,复发率1.3%(3/234),传统治疗组创面复发9例、复发率4.7%(9/1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P<0.05)。结论 运用VSD技术处理糖尿病患者的四肢慢性创面,可提高创面愈合率、缩短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降低复发率,与传统换药相比优势明显。

带阔筋膜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踝足部胫骨前肌腱及皮肤缺损

徐立明, 张建顺, 石法亮, 王仁款, 陈秀杰, 刘乾仁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5, 20 (2): 160-162.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5.02.019
全文: HTML (3 KB)  PDF (1729 KB)  ( 284 )
摘要 ( 254 )
目的 探讨带阔筋膜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修复踝足部胫骨前肌腱及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3月胶州市人民医院手足显微外科收治的10例踝足部胫骨前肌腱及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19~61岁,平均36岁。10例患者均采用带阔筋膜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进行一期移植修复,术后患肢踝关节中立位石膏外固定6周。观察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情况,采用足踝关节运动测量标准对患肢踝关节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10例皮瓣全部成活,创面愈合好;其中2例创面感染者经局部持续冲洗引流及全身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2~3周痊愈。10例患者均获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患肢踝关节运动功能优8例,良2例。结论 应用带阔筋膜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一期移植修复踝足部胫骨前肌腱及皮肤软组织缺损,可以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具有疗程短、对供区创伤小、外形与功能满意等优势,是一种修复踝足部胫骨前肌腱及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靠手术方法。
个案报道

右旋心合并房间隔缺损并镰刀综合征1例

席晶晶, 孔令秋, 胡利群, 伍洲, 许勇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5, 20 (2): 163-164.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5.02.020
全文: HTML (3 KB)  PDF (1775 KB)  ( 247 )
摘要 ( 127 )

脑内炎性肉芽肿1例

康平会, 刘军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5, 20 (2): 165-166.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5.02.021
全文: HTML (2 KB)  PDF (2326 KB)  ( 289 )
摘要 ( 165 )

慢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1例CT诊断

冯忠波, 李新辉, 刘军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5, 20 (2): 167-167.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5.02.022
全文: HTML (2 KB)  PDF (1568 KB)  ( 604 )
摘要 ( 124 )
变异与畸形

老年心上型部分性肺静脉畸形引流1例

张宏才, 孔令秋, 许勇, 龙晓君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5, 20 (2): 168-169.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5.02.023
全文: HTML (2 KB)  PDF (2049 KB)  ( 259 )
摘要 ( 121 )
综述

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蛋白调控胃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研究进展

王喆, 王志荣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5, 20 (2): 170-173.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5.02.024
全文: HTML (2 KB)  PDF (898 KB)  ( 342 )
摘要 ( 183 )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 pylori)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CagA)蛋白调控胃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蛋白”、“胃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 Web of Science检索1990年1月—2015年1月国内外关于CagA及EMT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CagA蛋白通过Ⅳ型分泌系统(T4SS)进入宿主细胞后,除了既往认为的可能参与胃黏膜上皮早期癌变的发生,还可与多种信号分子结合,通过调控基因转录水平(如上调Twist、Snail等与EMT相关的信号通路分子)、上调相关miRNA(如miRNA-584、miRNA-1290等)来降解或阻遏目标mRNA等不同途径来调控细胞的生长和运动相关的信号通路,导致胃癌细胞EMT的发生。结论 CagA可通过不同的途径调控胃黏膜上皮细胞发生EMT。对这些途径及其机制的全面且进一步的研究将有助于对胃癌浸润和转移的机理的了解。

电生理监测技术联合解剖定位在脑运动区手术中的应用

邓大丽, 牛朝诗, 喻廉, 熊赤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5, 20 (2): 174-177.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5.02.025
全文: HTML (2 KB)  PDF (893 KB)  ( 688 )
摘要 ( 184 )
目的 探讨电生理监测技术联合解剖定位在脑运动区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在Pubmed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以电生理监测技术、解剖定位和脑运动区手术为关键词,查阅1997年5月—2013年12月关于电生理监测技术与脑运动区解剖定位在脑运动区手术中应用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解剖定位包括功能MR和影像导航。电生理监测脑功能定位技术包括体感诱发电位位相倒置技术、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皮层电刺激运动区定位、皮层电刺激语言区定位、皮质下电刺激定位运动通路。解剖定位和电生理监测技术在脑运动区手术中各有利弊,目前趋势是联合应用。结论 在脑运动区手术中,应用电生理监测联合解剖定位可提高脑运动区解剖定位的精确度,达到最大限度切除肿瘤、保留神经功能的作用。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髋关节运动及创伤评估中的应用

汤梦伟, 马辉, 叶斌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5, 20 (2): 178-181.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5.02.026
全文: HTML (2 KB)  PDF (876 KB)  ( 696 )
摘要 ( 215 )
目的 探讨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髋关节运动及创伤评估中的应用现状。方法 在PubMed、万方等数据库上以“髋关节”、“生物力学”、“肌力”、及“等速测试”为关键词检索1990年1月—2014年5月国内外有关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髋关节运动及损伤评估中应用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作为一种动态肌力测试技术,不仅能够对运动员髋关节的肌肉功能进行定量测试,指导运动员进行专项训练;同时,能够为髋关节创伤后的功能情况提供客观评价指标,对设计合理的、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方案有指导意义。采用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可对髋关节运动创伤的发生进行相关性研究,有望探索一套预防运动创伤发生的基本方法。结论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对髋关节运动及创伤的评估、治疗及预防有重要意义。
继续教育园地

甲状腺腺叶切除术的规范化临床路径探讨

于振坤, 龚单春, 张海东, 张庆翔, 刘亚群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5, 20 (2): 182-184.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5.02.027
全文: HTML (2 KB)  PDF (2168 KB)  ( 601 )
摘要 ( 198 )
版权所有 ©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编辑部     皖ICP备09013305号-3
地址:安徽省蚌埠市长淮路287号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233004
电话:0552-3062505 E-mail: cjac2014@vip.163.com
技术支持: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