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Journal of Anatomy and Clinics
 
引用检索 快速检索 DOI 高级检索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承办: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编辑:《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编辑委员会
地址:安徽省蚌埠市长淮路287号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
邮编:233004
电话:0552-3062505
   0552-3053847
Email:cjac2014@vip.163.com
网址:www.cjac.com.cn
名誉总编辑:王坤正
总编辑:周建生
编辑部主任:章新生
出版:《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
    责任公司
国内发行:安徽省蚌埠市邮政局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
     有限公司 (北京399信
     箱,10044)
     代号:BM9107
邮发代号:26-190
定价:每期20.00元,全年240.00元
ISSN 2095-7041
CN 10-1202/R
  各期导读 更多>>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2014, 19 (5)   Published: 2014-10-06
选择 | 合并摘要
脊柱侧后凸畸形

正常青少年及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枕颈部矢状面形态相关研究

朱卫国,刘臻,朱泽章,张文,沙士甫,邱勇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4, 19 (5): 353-357.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4.05.001
全文: HTML (1 KB)  PDF (840 KB)  ( 259 )
摘要 ( 137 )
目的 比较正常青少年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枕颈矢状面形态,探讨其枕颈矢状面形态与颈椎矢状面形态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南京鼓楼医院脊柱外科入院治疗并符合入选标准的AIS患者80例(男14例,女66例)作为AIS组;正常青少年志愿者100名(男17名,女83名)作为对照组。在枕颈部侧位X线片上测量并记录枕骨入射角(OI)、枕骨斜率(OS)、枕骨倾斜角(OT)、上颈椎前凸角(C0-C2)、下颈椎前凸角(C2-C7)和颈椎前凸角(C0-C7),比较对照组与AIS组枕颈参数差异及其与年龄、性别的关系,并分析枕颈参数与颈椎矢状面形态相关性。结果 对照组OI、OS和OT分别为36.12°±2.55°(30°~44°)、26.34°±8.41°(15°~46°)和-10.06°±7.51°(-22°~11°), AIS组OI、OS和OT分别为35.62°±3.01°(31°~42°)、24.27°±8.49°(7°~42°)和-11.52°±9.23°(-28°~10°),两组枕颈部形态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0.878、1.014、1.306,P值均>0.05),且不受年龄(≤14岁,>14~18岁)、性别影响(P值均>0.05)。对照组OI与C0-C2角和C0-C7角显著相关(r=0.307和r=0.298,P值均<0.05),OS和OT分别与C2-C7角和C0-C7角显著相关(r=0.402和r=0.560、r=0.428和r=0.550,P值均<0.05);而AIS组仅OI和OS与C0-C2角存在显著相关性(r=0.532和r=0.620,P值均<0.05)。结论 正常青少年和AIS患者的枕颈参数无显著差异,且不受年龄与性别影响。正常青少年OI、OS和OT与颈椎矢状面形态显著相关,而AIS患者枕颈部矢状面形态仅与其上颈椎矢状面形态密切相关。

不同体位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腰椎前凸改变的影响

鲍虹达,朱锋,邱勇,何守玉,闫鹏,周恒才,朱泽章,刘臻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4, 19 (5): 358-362.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4.05.002
全文: HTML (1 KB)  PDF (807 KB)  ( 13027 )
摘要 ( 217 )
目的 观察单胸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T-AIS)患者和单腰弯AIS(L-AIS)患者的腰椎前凸(LL)在平卧位下的改变,量化评估平卧位对LL的影响,并评估站立位冠状面腰弯是否影响平卧位LL的变化趋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行手术治疗的女性AI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T-AIS 50例,L-AIS 44例。T-AIS患者的平均年龄为(14.95±2.82)岁,术前平均Cobb角为47.19°±10.43°;L-AIS患者的平均年龄(15.22±2.28)岁,术前平均Cobb角为48.12°±9.29°,两组患者的年龄及Cobb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06、P=0.614及t=0.439、P=0.661)。脊柱侧凸患者存在支具治疗史,神经肌源性疾病、内分泌紊乱、骨骼发育不良、神经系统异常、结缔组织病或智力异常均被排除。所有患者均在术前摄站立位全脊柱侧位X线片及平卧位腰椎侧位X线片。在站立位及平卧位侧位X线片上测量 LL。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别分析T-AIS和L-AIS患者站立位和平卧位LL的相关性;分别对T-AIS和L-AIS患者站立位和平卧位LL的差值(ΔLL)进行一般统计学分析,并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评估两组患者站立位LL、平卧位LL及ΔLL之间的差异。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T-AIS患者的站立位LL 为50.49°±8.73°,显著大于平卧位状态下的40.79°±9.89°(t=5.199, P<0.01);L-AIS患者的站立位LL(51.95°±13.49°)和平卧位LL(36.37°±11.82°)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62, P<0.01)。虽然两组患者间站立位LL的差异(t′=-0.614)和平卧位LL(t=1.974)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是L-AIS患者的ΔLL(9.70°±9.34°)大于T-AIS患者的ΔLL (15.58°±1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3, P=0.011)。Pe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T-AIS和L-AIS患者的站立位和平卧位LL均存在显著相关性(r分别为0.683和0.778, P值均<0.01)。T-AIS站立位LL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站立位LL=25.913+0.602 X平卧位LL,L-AIS站立位LL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站立位LL=19.779+0.888 X平卧位LL结论 在T-AIS和L-AIS患者中,平卧位LL和站立位LL均存在显著相关性,从站立位到平卧位的LL改变在腰弯侧凸患者体现的尤其明显。腰弯AIS患者的术中弯棒需要考虑平卧位和站立位LL角度的不同。

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冠状面骶骨倾斜的手术治疗

冯毅,赵胜,吕智,卫小春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4, 19 (5): 363-366.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4.05.003
全文: HTML (1 KB)  PDF (545 KB)  ( 191 )
摘要 ( 174 )
目的 探讨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冠状面骶骨倾斜的临床特征及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3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365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中存在冠状面骶骨倾斜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5例;年龄4~34岁,平均13.5岁;均为腰椎畸形病例。分析比较其手术前后冠状面骶骨倾斜角(CSS)、Cobb角、锁骨角(CA)、顶椎至骶中线(CSVL)的垂直距离(Apex-CSVL)、腰椎前凸角(LL)、骶骨倾斜角(SS)、骨盆投射角(PI)、骨盆倾角(PT)等参数的改变,并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SS、CA、LL、PI及PT等参数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5、16.0、18.5、18.0、19.5, P值均>0.05);而手术后平均Cobb角由术前的48.5°改善为17.4°,平均Apex-CSVL由术前的3.2 cm改善为1.8 cm,平均SS由28.1°改善为3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0、0.0、5.0, P值均<0.05)。结论 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冠状面骶骨倾斜多发生于腰椎畸形的病例中,LL和SS较正常减小,手术治疗能够改善其冠状面和矢状面平衡。

Cobb法测量先天性脊柱侧凸角度的可信度研究

杨卫周,陶惠人,黄景辉,李涛,沈超,陈博,张涛,刘明,沙鑫,罗卓荆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4, 19 (5): 367-370.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4.05.004
全文: HTML (1 KB)  PDF (385 KB)  ( 9994 )
摘要 ( 374 )
目的 评价Cobb法测量先天性脊柱侧凸角度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方法 选取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脊柱外科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78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的标准前后位全脊柱X线片。由5名医生利用Digimizer软件对全脊柱X线片测量Cobb角度,每人测量2次,2次测量间隔3周。记录测量的Cobb角度以及两次测量的差值。应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判定可靠性和可重复性。结果 Cobb法测量先天性脊柱侧凸角度的可信度范围为0.84~0.98, 5名测量者两次测量间最大差值的范围为20°~57°,其中差值>10°的例数范围为13~46例,同一测量者两次测量间的误差约8.5°;测量者之间的可信度为0.947, 5名测量者在81°~110°组和>110°组之间的ICC为0.623和0.822。结论 Cobb法测量先天性脊柱侧凸可以获得较好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但是测量者内部以及测量者之间仍然出现较多且较大的误差,尤其在侧凸角度较大时,Cobb法测量先天性脊柱侧凸的准确性缺乏稳定性。

改良Jaslow技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的临床应用

冯虎,郭开今,赵杰,夏震,邓斌,蒋允昌,章浩杰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4, 19 (5): 371-375.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4.05.005
全文: HTML (1 KB)  PDF (831 KB)  ( 200 )
摘要 ( 138 )
目的 探讨改良Jaslow技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2年6月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手术治疗的14例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实施改良Jaslow技术、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以及椎弓根内固定术,以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Cobb角的变化综合评定术后疗效。结果
1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并发脑脊液漏1例,予相应处理后痊愈,无逆行颅内感染发生。所有患者均获随访12~16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症状、体征得到改善。末次随访Cobb角(3.35°±0.87°)和ODI(10.53±2.00)均较术前(20.37°±5.57°,39.42±8.34)明显降低(t=10.99, t=15.06, P值均<0.01),JOA评分为(25.00±1.22)分较术前(11.42±2.40)分明显增高(t=-24.72, P<0.01)。术后1年,按JOA评分改善率评定疗效:优13例,良1例。复查患者腰椎X线正侧位片,均无内固定松动、移位及断钉;中立位侧位X线检查显示腰椎间隙均达到骨性融合。结论 退行性脊柱侧凸手术方式多样,需要根据患者术前检查结果选择手术方案。采用腰后路彻底减压、改良Jaslow技术复位、椎弓根内固定及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脊柱侧凸临床疗效满意。

滑槽钉生长棒内固定系统单边固定对幼猪脊柱发育的影响

薛静波,王文军,钟坚,晏怡果,王麓山,王程,李学林,陈丽鹃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4, 19 (5): 376-380.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4.05.006
全文: HTML (1 KB)  PDF (1007 KB)  ( 153 )
摘要 ( 126 )
目的 观察滑槽钉生长棒内固定系统单边固定对幼猪脊柱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15只3月龄幼猪采用完全随机化法随机分为3组:A组(5只)为空白对照组,自幼猪后路单侧切开,仅显露单侧椎板;B组(5只)为对照组,同法显露单侧椎板后常规椎弓根钉系统固定;C组(5只)为实验组,同法显露后单侧置入滑槽钉生长棒内固定系统固定。术后3个月应用X线测量T6~10、T10~14椎体的平均高度,T6~10椎间隙的平均高度,以及C组的钛棒上下两端滑动的平均距离。术后3个月时处死实验动物,选取固定节段的椎间盘观察生长板软骨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术后3个月,C组T6~10、T10~14椎体的平均高度分别为(26.81±1.70)mm、(27.43±2.92)mm,T6~10椎间隙的平均高度为(2.13±0.17)mm,与A组的(27.13±3.31)mm、(27.91±3.03)mm、(2.20±0.14)m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与B组的(22.30±2.52)mm、(22.62±2.11)mm、(0.82±0.41)mm比较增加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组钛棒上下两端滑动平均距离42.7 mm。C组生长板软骨细胞层高度(165.6±1.7)μm与A组(167.2±6.8)μ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B组(140.4±7.2)μm比较增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滑槽钉生长棒内固定系统单边固定对幼猪脊柱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

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史本龙,钱邦平,邱勇,王斌,俞杨,朱泽章,季明亮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4, 19 (5): 381-384.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4.05.007
全文: HTML (1 KB)  PDF (419 KB)  ( 160 )
摘要 ( 161 )
目的 通过对强直性脊柱炎(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睡眠质量的评估,探讨其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32例AS患者年龄、发病年龄、病程和胸腰椎后凸病史等临床资料,血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等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片上测量胸腰椎后凸Cobb角。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估患者睡眠质量,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患者焦虑程度,同时采用Bath AS疾病活动指数(BASDAI)量表、Bath AS功能指数(BASFI)量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生活质量。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32例患者PSQI评分为(6.8±4.2)分,HAMA评分为(9.7±8.0)分,BASDAI评分为(3.5±1.6)分,BASFI评分为(3.1±2.0)分,ODI评分为33.0±16.8,后凸畸形Cobb角59.5°±22.1°,ESR(25.4±15.5)mm/h,CRP(22.7±21.7)mg/L。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PSQI总分与患者年龄、病程长短、ODI、BASFI及HAMA评分呈正相关(P值均<0.05),与发病年龄、后凸病史长短、ESR、CRP、BASDAI及胸腰椎后凸Cobb角无明显相关性(P值均>0.05)。结论 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睡眠质量显著下降,与患者年龄、病程长短、疼痛、功能受损程度以及焦虑情绪等相关,主要影响因素为疼痛和焦虑情绪;而与ESR、CRP及胸腰椎后凸Cobb角无相关性,其不是影响患者睡眠质量的关键因素。
断层解剖与影像

3D弹簧圈在颅内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蔡廷江,史跃,黄玉杰,王栋,陈龙,王中勋,王颖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4, 19 (5): 385-389.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4.05.008
全文: HTML (1 KB)  PDF (898 KB)  ( 177 )
摘要 ( 140 )
目的 探讨3D弹簧圈瘤体重建、瘤颈塑型介入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31例(31个)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双源CT血管造影(DSCTA)和全脑DSA检查确诊,其中破裂动脉瘤21例,未破裂动脉瘤10例。Hunt-Hess分级I级17例、Ⅱ级12例、Ⅲ级2例。患者均采用3D弹簧圈瘤体重建、瘤颈重塑形技术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放置3D弹簧圈,术毕即刻进行DSA及CT检查。DSA检查显示弹簧圈均位于动脉瘤内,载瘤动脉通畅,其中完全栓塞26例,占83.87%(26/31);大部分栓塞5例,占16.13%(5/31)。CT检查显示无脑梗死及脑出血现象。31例患者出院时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评价疗效:恢复良好26例,占83.87%(26/31);轻度残疾4例,占12.9%(4/31);重度残疾1例,占3.22%(1/31)。31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6~12(8.95±4.08)个月。术后3、6、12个月行DSA或CTA复查提示,前交通动脉轻度狭窄5例,前交通动脉通畅26例,无动脉瘤复发。结论 3D弹簧圈瘤体重建、瘤颈重塑技术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瘤,并发症少、疗效好,术后不需要长期服用抗凝药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弹性超声对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效果评价的研究

佟晶,张建国,田枫,凌林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4, 19 (5): 390-394.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4.05.009
全文: HTML (1 KB)  PDF (1034 KB)  ( 207 )
摘要 ( 140 )
目的 探讨弹性超声在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NET)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3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经病理证实的38例Ⅱ、Ⅲ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38例患者均采用来曲唑进行NET治疗,于用药前及手术前行弹性超声检查,观察并记录肿瘤体积、肿瘤内部血流最高流速(Vmax)、阻力指数(RI)、弹性评分改变,并与术后病理肿瘤细胞面积减少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NET前,38例患者共检查到41个肿瘤,NET后肿瘤消失5个;NET后,肿瘤体积(11.13±8.26)cm3,肿瘤内部血流RI 21.63±7.63、Vmax(1.27±0.65)cm/s,弹性评分(3.60±0.54)分,与NET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7.146、 8.104、 2.662、 6.854, P值均<0.01)。术后病理所见肿瘤细胞减少面积百分比与RI值高度相关,弹性评分中度相关,肿瘤体积低度相关(r分别为-0.857、-0.449、-0.324, P值均<0.05),与肿瘤内部血流Vmax值无相关性(r=-0.174, P>0.05)。结论 弹性超声检测肿瘤体积、肿瘤内部血流RI和Vmax、弹性评分均对乳腺癌NET术后有一定的病理反应预测价值,其中肿瘤体积、RI值、弹性评分可较好地反映术后肿瘤的病理反应程度。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与MRI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

王明玉,王宪斌,孙雪辉,刘奉立,黄生传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4, 19 (5): 395-398.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4.05.010
全文: HTML (1 KB)  PDF (885 KB)  ( 178 )
摘要 ( 154 )
目的 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HFUS)及MRI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关节病变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12月在山东烟台毓璜顶医院确诊的39例RA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0例,女19例,平均年龄(51.8±2.2)岁。所有患者双手、双腕均行HFUS、MR检查,重点观察有无骨侵蚀、骨髓水肿、滑膜增殖、滑膜血流、关节积液、肌腱炎等影像表现,并对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采用χ2检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共检查关节1 248个,HFUS和MRI在观察骨侵蚀[5.1%(44/858) vs 4.1%(35/858), χ2=1.075, P>0.05]、肌腱炎[4.6%(18/390) vs 1.5%(14/390), χ2=0.521, P>0.05]、腱鞘水肿[9.5%(37/390) vs 7.7%(30/390), χ2=0.800, P>0.05]方面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FUS在观察关节滑膜增殖[15.4%(132/858) vs 7.7%(66/858), χ2=24.870, P<0.01]、关节积液[10.4%(89/858) vs 6.1%(52/858), χ2=10.578, P<0.05]方面明显的检出率优于MRI;MRI在观察骨髓水肿方面[0%(0/858) vs 5.5%(47/858), χ2=48.324, P<0.05]优于HFUS。结论 HFUS在检测早期RA患者病变关节的骨侵蚀、肌腱炎、腱鞘水肿、滑膜增殖、关节积液等方面,与MRI具有等同、甚至更优异的诊断价值。

超声、增强CT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比较的Meta分析

李红文,谢新晖,刘斌,吴兴旺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4, 19 (5): 399-405.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4.05.011
全文: HTML (1 KB)  PDF (1317 KB)  ( 576 )
摘要 ( 240 )
目的 通过Meta分析对超声和增强CT(CECT)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方法 在美国生物医学数据库、荷兰医学文摘、Cochrance协作网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检索1995年1月—2012年12月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的关于超声、CECT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中英文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Meta-Disc 1.4软件计算出汇总敏感度和特异度及95%可信区间,并绘制ROC曲线,得出Q*值,进行Z检验。结果 共17篇(1 682例)文献被纳入。超声、CECT的合并敏感度和合并特异度分别为0.62、0.61和0.92、0.86。二者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0.82,二者Q*值(0.7718和0.75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78)。结论 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超声与CECT诊断价值相当,但超声的特异度高于CECT。
临床研究

枕骨板障间螺钉固定枕颈融合术治疗颅颈部畸形

姚女兆,王文军,王麓山,晏怡果,王程,朱一平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4, 19 (5): 406-410.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4.05.012
全文: HTML (1 KB)  PDF (1178 KB)  ( 168 )
摘要 ( 178 )
目的 探讨枕骨板障间螺钉固定枕颈融合术治疗颅颈部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5例颅颈部畸形患者资料,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29~60岁(40.4±8.2)岁。Arnold-Chiari畸形8例,寰枕融合并颅底扁平5例,颈椎分节不全( Klippel-Feil 综合征) 2例。术前CT 和MRI检查均提示寰枢椎脱位合并脊髓不同程度受压。术前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为6~10分,平均(8.1±1.7)分。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颅骨持续牵引,均采用枕骨板障间螺钉固定系统进行枕颈融合术。结果 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00~220 min(140.2±30.5) min;出血量190~710 ml(272.2±73.4) ml。无脊髓血管损伤及其他严重并发症。术后第3天JOA评分9~14 分,平均(11.0±2.1)分,较术前明显改善(t=0.003, P<0.05)。术后复查 X线片、CT和MRI提示板障间螺钉位置均满意,没有螺钉穿透枕骨内板。除1例复位不良外,余14例均完全复位,脊髓受压完全解除。随访12~36 个月,平均(22.0±6.3)个月,术后3~9个月(5.1±2.7)个月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无断钉、断棒及内固定松动发生。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12~16分,平均(14.1±1.6)分。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02, P<0.05)。结论 颅骨持续牵引结合枕骨板障间螺钉固定系统进行枕颈融合术具有固定牢靠、操作简单、方便植骨等优点,是治疗颅颈部畸形的有效方法。

两种截骨顺序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比较

李守民,孔荣,徐玮,尚希福,夏睿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4, 19 (5): 411-414.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4.05.013
全文: HTML (1 KB)  PDF (647 KB)  ( 193 )
摘要 ( 187 )
目的 比较两种截骨顺序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2013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行TKA的80例(80膝)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截骨顺序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40膝,先行股骨截骨;对照组40膝,先行胫骨截骨。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胫骨内、外侧平台显露前后径范围、术后引流量、术前术后膝关节功能情况及HSS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8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6~14个月(平均11.3个月)。手术时间和术后引流量观察组分别为(53.4±13.8)min和(310±46)ml,对照组分别为(72.5±14.7)min和(425±40)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99、11.93, P值均<0.01);胫骨外侧平台显露前后径观察组为(44.1±3.7)mm,对照组为(21.8±3.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45, P<0.01);胫骨内侧平台显露前后径观察组为(45.6±3.5)mm,对照组为(43.5±4.2)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2.43, P>0.05);观察组术后6周和12周的膝关节活动度分别为87.6°±14.2°和103.6°±7.4°,对照组分别为88.6°±13.6°和102.3°±6.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32和0.82, P值均>0.05);观察组术后6周和12周的HSS评分分别为(90.12±8.6)分和(91.66±6.6)分,对照组术后6周和 12周的HSS评分分别为(89.45±9.9)分和(91.87±7.5)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32和0.13, P值均>0.05)。结论 TKA中先行股骨截骨可以使胫骨的显露更为充分,起到简化手术操作,减少术中失血,缩短手术时间的作用。

“一站式” Hybrid手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初步体会

张成鑫,葛圣林,林先和,张士兵,何维来,李峰,郭志祥,冯俊波,车轰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4, 19 (5): 415-418.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4.05.014
全文: HTML (1 KB)  PDF (633 KB)  ( 185 )
摘要 ( 137 )
目的 探讨 “一站式”Hybrid技术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近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血管外科一病区接受“一站式” Hybrid手术治疗的7例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的资料并随访,手术由同一组医生完成。病例入选标准为:前降支病变较重不适合置入支架、非前降支适合置入支架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其中男6例、女1例,年龄54~77岁,SYNTAX评分为27~36分。7例患者中左主干皆正常,左前降支近中段长段狭窄或多处狭窄大于85% 5例,左前降支近中段闭塞性病变2例,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均存在1~2处局限性狭窄,均有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3例。左室射血分数55%~65%,平均57.13%。结果 手术后无死亡;7例Hybrid患者术后即刻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乳内动脉桥造影显示,吻合口及支架置入处通畅满意。随访1~12个月,所有患者心绞痛症状消失。手术后心电图检查无一例新增心肌梗死出现。结论 对于前降支不适合置入支架,非前降支适合置入支架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采用“一站式”Hybrid技术,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个体化的微创手术方法才会使患者真正受益。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人直肠癌根治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梅玫,王宏,孙晶晶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4, 19 (5): 419-422.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4.05.015
全文: HTML (1 KB)  PDF (470 KB)  ( 229 )
摘要 ( 133 )
目的 观察老年人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啶(DEX)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择期行直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DEX组(n=30)和对照组(n=30)。均采用静脉麻醉,将DEX 2 ml(200 μg)加入48 ml生理盐水中,配成4 mg/L的溶液。DEX组在气管插管成功后10 min内泵入0.5 μg/kg的DEX溶液,继续以0.5 μg·kg-1·h-1持续泵入至手术结束前30 min;对照组在气管插管成功后的10 min内泵入0.125 ml/kg生理盐水,继以0.125 ml·kg-1·h-1持续泵入至关腹前。记录2组术前(T0)、术毕(T1)、拔管后5 min(T2)、拔管后30 min(T3)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并记录停全麻药至自主呼吸恢复的时间、至拔管的时间,术前24 h、术后24 h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价两组患者认知功能。结果 与T0比较,DEX组T1~T3的SBP及HR降低,而对照组T1~T3的SBP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对照组比较,DEX组T1~T3的SBP及HR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DEX组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2例(6.7%),对照组9例(30.0%),两组POCD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6,P<0.01)。结论 DEX能改善老年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且使血流动力学更稳定。
实验研究

胰高血糖素样肽-2对脓毒症大鼠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

张宗兵,王栓虎,姜从桥,汪华学,何先弟,刘瑞林,刘牧林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4, 19 (5): 423-426.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4.05.016
全文: HTML (1 KB)  PDF (960 KB)  ( 168 )
摘要 ( 158 )
目的 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2(GLP-2)对脓毒症大鼠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内毒素(5 mg/kg)的方法制作脓毒症模型,根据预实验结果选取病理变化最严重的注射后6 h作为实验时间点。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脓毒症组(B组)、治疗组(C组)3组,每组20只。A、B、C组分别以生理盐水、脂多糖(LPS)、GLP-2+LPS腹腔注射于大鼠模型;于注射后6 h摘眼球取血,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D-乳酸含量,留取末端回肠组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同时观察肠黏膜病理(HE染色)改变。结果 光镜下A组肠黏膜未见明显病理改变;B组肠黏膜明显充血水肿,上皮细胞部分变性、坏死脱落,并有大量炎细胞浸润;C组肠黏膜病理改变较B组明显减轻。A组occludin蛋白沿着细胞膜的顶端呈线状连续分布,B组occludin蛋白分布不均,染色变淡,C组occludin蛋白表达连续性部分恢复,染色变深。B组血液中D-乳酸含量(8.14±0.91) mg/L,高于A组的(3.98±0.68) mg/L和C组的(6.46±0.73)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4.12, P值均<0.01)。结论 脓毒症大鼠肠黏膜屏障受损,通透性增加;GLP-2可以减轻脓毒症大鼠肠道屏障功能损伤的程度,对脓毒症的肠道损伤有一定治疗作用。

肝细胞生长因子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小鼠肠黏膜屏障保护作用

孙善林,张宗兵,孔令尚,刘牧林,汪华学,何先弟,姜从桥,刘瑞林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4, 19 (5): 427-430.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4.05.017
全文: HTML (1 KB)  PDF (521 KB)  ( 199 )
摘要 ( 165 )
目的 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小鼠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修复作用及机制,以及肠道干细胞在黏膜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昆明小鼠60只,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正常对照(NC)组 10只、SAP组25只和HGF组 25只。酶耦联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D-乳酸水平,肠系膜淋巴结、胰腺、肝脏、脾脏及肺组织细菌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肠上皮细胞增殖指数,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小肠隐窝干细胞变化。结果 SAP组血清D-乳酸值为(11.17±1.90) mg/L,较NC组(4.87±0.73) mg/L和HGF组(7.30±0.88) mg/L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8.20, P值均<0.01)。 胰腺、肠系膜淋巴结、肝脏、脾脏、肺脏细菌培养器官移位率SAP组(50%,40/80)高与NC组(14%,7/50)和HGF组(29%,29/100)(χ2=7.427, χ2=4.112, P值均<0.01)。 肠黏膜上皮细胞增殖指数SAP组较NC组和HGF组明显下降(F=42.71, P值均<0.05),HGF组与NC组比较则明显升高(P<0.01)。SAP组小肠隐窝干细胞数(1.26±0.87)个,低于NC组( 2.16±0.90)个和HGF组(2.50±0.96)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34, P值均<0.01)。结论 HGF可促进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增殖,降低肠道通透性及肠道细菌移位率,减轻急性胰腺炎小鼠肠黏膜的损伤。
短篇论著

鼻窦CT指导额隐窝手术的临床观察

毕永华,汪永干,胡春玖,陈惟虎,林忠明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4, 19 (5): 431-433.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4.05.018
全文: HTML (1 KB)  PDF (489 KB)  ( 168 )
摘要 ( 155 )
目的 探讨术前CT检查在鼻内镜下额隐窝周围气房开放术术式选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4年4月铜陵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46例(67侧)额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0例、女16 例,年龄21~65 岁;鼻窦炎15例,上颌窦、筛窦炎伴额窦炎29例,筛窦炎、蝶窦炎伴额窦炎2例。术前鼻窦CT检查清晰显示额隐窝区气房结构及钩突附着部位,依据钩突附着部位,确定鼻内镜下额隐窝开放术式。结果 46例(67侧)中,钩突头端附着于眶内侧壁37侧(55.2%)采用DrafⅠ型术式,钩突附着颅底19侧(28.4%)采用DrafⅡA 术式, 钩突头端附着于中鼻甲根部11侧(16.4%)采用扩大鼻丘气房入路额窦术式。手术中均顺利开放额隐窝,显露额窦口,无眶内或脑内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个月~2年, 35例患者术后症状消失,10例术前症状明显改善,1例复发。结论 钩突附着部位是寻找额窦口的重要解剖标志;术前CT检查可定位钩突附着部位,因而对额窦开放术式的选择具有指导性意义。
综述

同型半胱氨酸与炎症性肠病相关性血栓疾病的研究现状

张爽,张旭,梅俏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4, 19 (5): 434-436.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4.05.019
全文: HTML (1 KB)  PDF (384 KB)  ( 208 )
摘要 ( 132 )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对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的影响,为IBD相关性血栓疾病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在PubMeb、Medline、EMbase、CNKI、CBM数据库中检索1993年1月—2013年12月关于Hcy与IBD相关性血栓疾病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IBD患者因反复炎症活动及高凝状态,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在IBD相关性血栓疾病损伤机制中,主要通过氧化损伤血管内皮和体内抗凝系统失衡参与IBD相关性血栓形成的病理生理过程。HHcy是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结论 IBD患者血栓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受多因素影响。Hcy在IBD相关性血栓疾病损伤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其确切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解剖与临床知识讲座

翼腭窝肿瘤手术的解剖及临床

廖建春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4, 19 (5): 437-440. ;  doi: 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4.05.020
全文: HTML (1 KB)  PDF (608 KB)  ( 187 )
摘要 ( 134 )
鼻内窥镜技术的日益完善成熟以及影象诊断技术的发展,为临床开展颅底肿瘤微侵袭外科手术提供了可能,神经外科、口腔颌面外科以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对翼腭窝(ptergopalatine fossa, PPF)肿瘤的手术入路及应用解剖学研究产生了新的兴趣[1-2]。PPF位于颞下窝内侧、眶尖后下方的狭小骨性间隙,窝内有重要的血管、神经结构通过,并与颅内外多个腔隙和窝相通。许多起源于鼻腔、鼻窦、眶及鼻咽部等的病变可累及此窝,并可沿其通道向与之相通的腔隙和窝蔓延。因此,掌握有关PPF的解剖结构、毗邻关系、影像学特点以及临床相关手术入路已成为临床头颈外科医生的迫切需要。本文就PPF肿瘤手术的应用解剖及临床相关知识展开叙述。
版权所有 ©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编辑部     皖ICP备09013305号-3
地址:安徽省蚌埠市长淮路287号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233004
电话:0552-3062505 E-mail: cjac2014@vip.163.com
技术支持: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